【2025年02月20日訊】(記者楊旭綜合報導)截至2月16日,A股IPO在審企業降至210家,同比下降超六成。此外,2024年中企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同比下降51.1%,首發融資額1442.6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63.6%,均為10年新低。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晚,今年以來合計有40家企業終止審核,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別有7家、21家和12家企業終止IPO,其中15家企業擬登陸創業板,占比最高。
A股IPO在審企業已降至210家,較2024年同期下降超過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23家光伏公司中近三分之二「終止」了IPO。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自2024年以來,滬深兩市共計23家光伏公司公布了IPO項目進展,合計募資780.42億元。其中15家光伏公司終止IPO,僅3家公司成功上市,另有3家公司仍處於在審階段。
2024年IPO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為近10年新低
根據清科創業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4年中企境內外上市195家,同比下降51.1%,首發融資額約合1442.66億元,同比下降63.6%,上市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為近10年新低。
2024年A股上市企業數量共100家,同比下降68.1%;首發融資額合計663.54億元,同比下降81.2%。
隨著中共證監會和國務院先後發布了五條「紅線」和「國九條」,A股IPO階段性收緊,成功上市企業數量大減。
中國股市兩項圈錢制度
中國股市的IPO和量化交易被金融學者詬病為兩項「圈錢」制度,讓企業和投資機構不負責任地賺走了散戶的錢。
中共證監會在2023年2月17日把IPO從核准制轉為註冊制以後,出現數家企業一上市就做空自己企業的情況。這些企業迅速將持股清空獲利,直接促成股價下跌。
曾擔任過證監會證券交易監控系統負責人的林義相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問題是政府對資本和市場的態度多年搖擺不定,造成30年仍未長成,「這個市場甚至還未定性和定型」。
量化交易是指金融投資機構通過大量數據分析,以預先寫好的模型程式自動交易股票,藉此提高交易效率。
金融學者賀強曾表示,在中國市場主要投資人是散戶的基礎上,量化交易的大量使用讓散戶的命運更艱難,就像「以前是鐮刀割韭菜,現在是機器人聯合收割機在割韭菜」。
旅美財經博主蔡慎坤指出,「中國股市是為國企服務的,不是給股民帶來利益的。」
根據統計,在超過5300家A股上市公司中,國企和央企數量將近1500家;這些企業的經營無法像西方企業專注於經營和照顧股東權益。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