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喝了不少水,却依然觉得口渴的状况,甚至伴随皮肤干燥、嘴巴发干、频尿、腰酸等问题?中医师余雅雯表示,喝不少水仍感到口渴,并不单纯是水喝不够,而是可能「津液亏虚」,也就是身体水分不足或无法有效运用水分的表现,与个人体质有关,如肺燥型、肠燥型、胃热型及肾阴不足型等体质,皆可能影响,因此给予对应的表现与调理方式,助改善。
肺燥型 干咳、皮肤干
余雅雯在脸书专页「上玺中医 余雅雯 中医师」发文提及,肺燥体质多与外界环境干燥、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有关,因此容易口干舌燥,甚至嘴唇容易干裂;干咳无痰,特别是在换季或进出冷气房时咳嗽更明显;皮肤干燥、粗糙、容易长细纹,甚至有脱屑现象;流鼻血或鼻腔干燥,特别是秋冬季节更严重;甚至是身体调节体温能力较差,高温环境中容易大量出汗。
余雅雯进一步解释,现代人长时间处于冷气房中,或熬夜、饮食辛辣刺激,都可能导致肺津液不足,使身体无法保持湿润状态。因此建议多摄取滋润肺部食物,如白木耳、银耳、百合、蜂蜜、秋葵、莲藕等,以补充肺部津液,改善干燥问题;同时,也应减少辛辣、油炸、燥热等刺激性食物,并可使用加湿器,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如冷气房或暖气房中。
肠燥型 肠道缺水、便秘明显
何谓肠燥型体质?余雅雯提到,肠道缺水通常与饮食有关,同时,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燥也可能影响大肠功能,导致肠燥型便秘。举例来说,这类体质者在排便时,多需要用力,容易排便干硬,甚至呈现羊屎状,且便秘严重,数天才排便一次,常伴随胀气或肠胃不适,感觉肠道蠕动不顺畅的问题。不只如此,其日常饮食偏重油炸、辛辣、燥热类食物。
余雅雯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如黑木耳、秋葵、地瓜、苹果、奇异果、燕麦等,有助于增加肠道润滑度,帮助排便;再者,也应摄取亚麻仁油、橄榄油、坚果类等含优质油脂食物,帮助肠道润滑,使排便更顺畅;最后,也应减少久坐,维持规律作息与运动,助肠胃蠕动。
胃热型 口渴最严重且胃火旺盛
余雅雯说,胃火过旺会导致胃津液不足,使人感觉极度口渴,但喝水却无法真正解渴,这通常与长期饮食习惯有关。其口干舌燥情况最明显,甚至半夜会渴醒,因此容易口臭,舌苔厚腻,甚至舌头呈现红色,常觉得胃部灼热、胀气、消化不良,饮食习惯偏重口味,特别爱吃辣、炸物、烧烤,每每口渴时想喝冷饮,觉得热水无法解渴。
该体质者如何改善?余雅雯建议,多吃清热润燥食物,像是莲藕、苦瓜、绿豆、芦笋、山药等可帮助降胃火,缓解口渴问题;少吃燥热食物,避免烧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应避免过量饮冷饮,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反而加重不适。
肾阴不足型 身体无法锁住水分
余雅雯表示,由于肾主水液,负责调节人体的水分代谢。当肾阴不足时,身体无法有效锁住水分,导致水分流失过快,因此容易出现频尿但尿量不多,且睡眠质量差,容易失眠、多梦,平时常感到腰酸背痛,身体疲劳无力、口干舌燥,并可能伴随手脚心发热,晚上特别容易燥热的情形。这种体质常见于熬夜、压力大、长期疲劳的人。
针对这类体质改善方式,余雅雯建议,可多吃山药、枸杞、黑芝麻、银耳、芝麻糊等,帮助肾脏调节水分,以补养肾阴;并避免咖啡、茶、酒等利尿食物,以免加重肾阴不足,导致频尿情况更严重。另外,平时也应调整作息,减少熬夜与压力,避免过度疲劳。
余雅雯补充,补水不只是喝水,还要「会补水」!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帮助身体有效利用水分,避免过量摄取辛辣、燥热食物,以免加重缺水症状,并调整作息,减少熬夜与压力,帮助身体恢复水分平衡。若有长期口渴或有缺水相关症状者,可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