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訊】(記者李淨綜合報導)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10月23日落幕,會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完成了例行議程,但暗流湧動的是一場震撼高層的人事大地震。多位政論專家指出,這場軍隊大清洗的背後,折射出習近平面臨的多重權力困境。
明居正:中共9名上將同日落馬 背後涉及政變
10月23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68人、候補委員147人。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並決定增補張升民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會議還審議通過了中央軍委關於何衛東、苗華、何宏軍、王秀斌、林向陽、秦樹桐、袁華智、王春寧、張鳳中等人的處分決定,確認中央政治局此前對何衛東等14名中央委員會成員的開除黨籍處分。
對照中共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名單,共有7人未按慣例遞補,包括:火箭軍副司令王立岩、聯勤保障部隊司令王抗平、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北部戰區陸軍司令石正露等。按照中共慣例,未被遞補者通常意味著已涉嚴重問題。
此次四中全會對軍方高層的處理規模空前。9名上將在同日被查,涉及軍委副主席、火箭軍、武警、東部戰區等核心要害部門。這9名上將均由習近平親自授銜。自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來,習近平親授上將中已有14人落馬,這一比例之高前所未有。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政經最前線》節目中分析,中共軍報在通報9名上將中使用了「忠誠失節」和「嚴重破壞黨指揮槍原則和軍委主席負責制」等措辭,這在中共政治話語體系中屬於最嚴厲的定性。
「『忠誠失節』這四個字的分量,遠比貪腐指控重得多。」明居正說,「它暗示這些將領可能涉及叛變、政變,或者至少在重大路線問題上,比如對台政策與最高層產生根本性分歧。」值得注意的是,被查的何衛東和苗華均屬「閩江新軍」成員,曾在短時間內獲得火箭式提拔,卻又迅速墜落,創下任職最短政治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的尷尬紀錄。
這場清洗的真正目的是「敲山震虎」,明教授分析,在四中全會前夕高調處理9名上將,主要是向全黨尤其是軍隊高層發出警告:必須絕對服從。自十八大以來,已有至少15名上將因違紀落馬,占現役上將人數的四到五成。這不僅暴露用人機制的系統性問題,更顯示軍隊內部貪腐之嚴重,這必然會削弱軍方的戰鬥力與凝聚力。
從對台形勢來看,影響尤為嚴重。中共火箭軍連續四任司令員倒台,東部戰區等對台一線單位接連出事,對其戰備能力和威懾效果構成重創。
章天亮:張升民晉升未入政治局 習對「酷吏」權力制衡
在這次人事調整中,張升民從軍委委員升任軍委副主席成為焦點,但他卻未能按慣例進入中央政治局。對於這場軍隊人事調整的決策主體,多位專家分析的觀點迥異。
中國問題專家章天亮在《天亮時分》節目中表示,這一「破例」安排,體現了最高層對紀委系統「酷吏」的制衡考量。
章天亮分析說,按照中共慣例,中央軍委副主席通常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享有副國級待遇。張升民作為軍紀委出身的將領,此前主導了多輪軍隊反腐,立下「汗馬功勞」。他的晉升是意料之中的,主要作用是分擔另一名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的權力,避免一人獨大。但張升民未能進入政治局,這是一個重大信號。
「紀委系統的官員掌握大量敏感信息和把柄,容易形成獨立的權力體系。」章天亮說,「所以張升民雖然獲得晉升,但權力受到明確限制,未能享受最高政治待遇。這是對『幹髒活的酷吏』的防範和制衡,防止其權力過度膨脹。」
此外,四中全會沒有任何潛在接班人能晉升為軍委副主席,這表明最高層正在為二十一大連任做準備,延續現有權力結構。
唐靖遠:「三比一」格局引發習軍權被架空疑雲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在《靖遠開講》節目中提出了更為尖銳的觀察。
唐靖遠表示,張升民在升任軍委副主席的同時,據稱仍兼任軍委紀委書記,且代理原政工部主任的部分工作。這意味著他同時掌握了軍隊的「刀把子」(紀檢)和人事大權,成為含金量極高的實權派。全會後的軍委領導層,除去習近平本人,形成了張又俠、張升民、劉振立三名將領的格局,而這三人被認為並非習的核心親信,甚至可能已經反目。
更關鍵的是,張升民未入政治局在中共體制內極為罕見。根據「黨指揮槍」原則,軍委副主席通常需進入政治局,以確保接受黨的最高領導。張升民未入局,可能意味著習近平所在派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直接干預,有利於張在軍隊內部的獨立運作。
「這種情況與胡錦濤剛擔任軍委主席時很相似」,唐靖遠說,「當時軍委副主席都不是胡的親信,軍權實際被架空。」此外,本屆中央軍委成員人數僅為四人,是中共歷史上最少的一屆,被認為是軍隊清洗尚未完成的直接體現。
由此,唐靖遠認為,儘管表面上習近平大權在握,但軍委架構的調整及張升民的特殊地位,可能進一步顯示習軍權被架空的跡象。
陳破空:高層權力結構異常 習呈現「嚴重跛腳」狀態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在《陳破空縱論天下》節目中,對中共四中全會的整體狀態提出了「半癱瘓」的判斷。他表示,此次會議氣氛詭異,人事幾乎未獲補齊,加上閉幕地點臨時從京西賓館移至人民大會堂,種種不尋常跡象顯示高層權力結構已處於異常狀態。
陳破空說,會議場地變化成為一大焦點。中共中央全會傳統上在京西賓館召開,但閉幕式卻突然轉移至人民大會堂。這一情況與五年前十九屆四中全會相似,當時因有中央候補委員在京西賓館跳樓自殺而緊急轉移。這種臨時變動,結合會議期間戒備森嚴的傳聞,暗示會中可能發生了突發事件。
他說,更嚴重的是,中共核心機構呈現「殘缺不全」狀態。中央軍委僅張升民一人晉升,總數仍未補齊;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的缺額均未填補,中央委員會以近20%的缺額運行,這是改革開放後罕見的不正常現象。中央委員實際出席人數僅168人,出席率約82%,為1992年以來最低。
陳破空分析,缺席者除少數已公布落馬或身亡者外,相當一部分是「正在受審查」但未被公開處理的高級官員,顯示反腐整肅範圍之廣。
唯一的人事變動是張升民晉升,也反映了權力制衡的現實。陳破空認為,張升民未能同時晉升政治局委員,反映了高層對提議的抵制和反對,顯示習近平的決策權已不能「一言九鼎」。此外,會前李干傑與石泰峰對調中組部部長和統戰部部長職位,也被視為人事權旁落、權力向非親信派系平衡的跡象。
陳破空總結說:「雖然習近平保住了三個職位,但事實上已經喪失了決策權,尤其是人事決策權。在第三任期伊始就呈現『嚴重跛腳』狀態。」
公子沈:中共根基鬆動 政權「搖搖欲墜」
加拿大獨立時評人公子沈在《公子時評》節目中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了四中全會揭示的深層危機。他認為,這場人事清洗反映出習近平的焦點已從政治鬥爭轉向清除「不稱職」或「不聽話」的人,但這種做法正在導致政權根基的動搖。
公子沈表示,不同於過去的政治路線鬥爭,此次清洗更像是在「清理門戶」。由於政治對手和「靠山」已被肅清,被提拔上來的官員一旦被認為「工作不稱職」「玩忽職守」「貪污腐敗」或「陽奉陰違」,就會被視為「不聽話」。在政治鬥爭結束後,能力和忠誠度被提到更高位置。然而,這種持續清洗正在造成嚴重後果。
「儘管最高層權力看似穩固,但在中間層和基層,有能力的人越來越少」,公子沈強調,「越來越難以信任下級幹部。這些幹部表面效忠,私底下卻因經濟發展受阻、與西方關係惡化、貪腐風險等,對大政方針感到不滿。」這種「表裡不一」導致中央委員人數減少,反映了最高層的「失望和憤怒」,必須通過持續的「換人」和「清洗」來維持統治。
公子沈判斷,這種狀態類似於毛澤東時代激活文革清洗官僚機器的邏輯,顯示政權已「搖搖欲墜」。他預言:「內憂外患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加劇,中國將面臨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會議公報公布的「十五五」規劃雖然重新強調「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其核心仍是「維穩」,所有的宣傳和「復興」口號本質上都是為「強化政權穩定」服務的「障眼法」。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示意圖。圖為2012年5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降旗儀式。(Photo by Feng Li/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