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美、中貿易團隊上週六(5月10日)和週日(11日)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了貿易談判,雙方均表示談判有「實質性進展」並達成共識,12日發布聯合聲明,雙方暫降關稅90天。專家表示,這次美中談判結果出乎意料,是因為雙方進入到彼此都不能再拖的臨界點。而暫降關稅並建立磋商機制,也反映北京當局迫於壓力接受了美國主導的結構性安排,美國在制定關稅「遊戲規則」。
根據5月12日發布的美中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在2025年5月14日前,美國將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另外美方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加徵的關稅。
中國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另外,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雙方同意在採取上述措施後建立磋商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據美媒CNBC稍早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談判後表示,雙方將降低115%的關稅。報導認為,這意味著關稅將從125%降至10%,而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進口芬太尼徵收的20%關稅將繼續有效,這意味著對中國的關稅總額為30%。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表示,這次美中談判結果出乎意料,是因為雙方進入到彼此都不能再拖的一個臨界點。對美國來說,中期選舉之前要交一個真正的政治資本;對北京來說,外貿下滑、投資撤離、內需疲軟等多重壓力下,當局不得不讓步。
他認為,所謂的美中「達成重要共識」,本質上就是北京接受了在美方主導下的一些結構安排,比如常態性的磋商機制就是一個美國持續進行監管的秩序。
在美中會談前夕,川普曾對外釋放信號說,他有意將對華關稅降至80%。白宮隨後澄清說,只有在中方做出讓步的情況下,總統才會降低關稅。
黃大衛說,這是典型的川普式的談判技巧,就是先釋放出優惠可能性,吸引北京表態,再明確表示這個東西需要條件交換。「如果北京反悔、不遵守協議,美方可立刻恢復加徵大幅度的關稅,甚至更多,等於美國進入一種可開和可合的、制定遊戲玩法的關稅時代。」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表示,中美形成一個貿易談判機制,這是一貫的做法。只是川普再次上台之後推出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共的打擊很大。「從雙方的政治角度考量的話,再次建立貿易談判機制是意料之中的。」
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當天表示,北京迫不及待想達成協議。他在接受福克斯的《週日早晨談未來》(Sunday Morning Futures)節目採訪時表示,中方「非常非常渴望」參與討論,使一切「重新正常化」。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對表示,美中關稅戰的轉變的背後反映出中國經濟壓力已逼近臨界點。「經濟困境就像我們所知的出口斷崖與產業鏈的崩塌。」
中國製造業大省廣東、浙江已出現工廠倒閉潮,根據此前投行野村(Nomura)的評估,如果貿易戰持續,2025年中國可能至少損失1600萬個就業機會。
孫國祥表示,越南、印度、日本等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加速與華盛頓談判,而且限制中國通過所謂的轉口貿易的方式,中共擔憂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之外。
責任編輯:李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