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关税战的重压下,中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提供「洗产地」服务的广告,然而,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明确拒绝帮助中国企业「洗产地」。专家分析指出,中共罔顾民生,把从事出口贸易的中国中小企业推到灰色空间中挣扎求生;若中共不能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进行合规转型,那中国将出现倒闭潮和失业潮。
中国中小出口企业在「灰色空间」中挣扎求生
在美中关税战下,中国社交媒体上开始大量充斥「洗产地」广告,声称可以为从事出口业务的大陆中小企业提供将产品送到东南亚国家「洗产地」、然后再卖往美国的一条龙服务。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告诉大纪元记者,对于出口导向的中国企业,美国仍然是他们的最大单一市场,失去美国订单就意味着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因此,「洗产地」成为企业在合法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灰色妥协」,这是中国企业「灰色求生的动机」。
他指出,大企业可以搬迁到东南亚设厂,需要巨大投资,并且耗时一到两年,对中小企业这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们透过第三地伪造产地证书来逃避关税,这样成本低廉。「在压力与缺乏出路下,『走快捷方式』似乎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现在的唯一活路。」
他说,「洗产地」已经形成了「灰色信息市场」和「成熟的服务链」,相关信息在中国大陆社群平台上通过广告精准投放给出口从业者与中小企业主。
美国经济学者黄戴维对大纪元表示,在美国高额关税下,许多中国企业被迫选择通过「洗产地」来维持订单与出口,这是「结构性压力下产生的灰色产业生存策略」。
「『洗产地』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失去信用后的一种挣扎。」他说,中国出口企业的最主要盈利来源都是欧美市场,如果中美贸易脱钩加剧的话,中国的中小出口企业都会被困在全球供应链之外,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在法律边缘上无奈地活下去」。
孙国祥也认为,「洗产地」不是简单的不法行为,而是「在国际压力封锁,中国国内体制又无法提供透明、合规的转型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无路可走,不得不利用平台与灰色中介来求生。」
社媒涌现「洗产地」广告 中共被指有意默许或鼓励
对于中国社媒平台上充斥的大量「洗产地」广告,黄戴维认为,这些广告不受监管表明正是监管的有意放行,是中共政府鼓励的行为。
他说:「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的平台上,这种(洗产地广告)服务没有受到打压,是背后的政府管理力量在默许他们,甚至是鼓励他们的存在,因为在中国,只要不符合舆论宣传的声音,哪怕一秒钟都不可能存在,你看到的都是被允许看到的,这也证明了这是有关部门跟政府鼓励的灰色产业。」
孙国祥表示,在外资撤离、订单流失、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中共政府表面上的主旋律仍然是「形势稳定」,但是暗地里找解套的方法。
他说:「这些社群媒体大量『洗产地』的广告明目张胆,说明了相关部门对此知情却不查,有时地方政府甚至默认这类行为,因为他们也依赖出口创造GDP跟就业的数据,明知违规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洗产地』成了半合法的生意。」
黄戴维表示,「洗产地」不是单一企业的违法行为,而是「中国的管理统治阶级默许甚至是鼓励的一种灰色产业生存策略。」
分析:东南亚国家微妙调整战略 保护本国经济自主
「洗产地」广告大量出现的背景是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全球对等关税。不过在4月9日,川普宣布对不含中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暂缓高额关税90天,并在此期间与这些国家进行谈判。
为准备与美国的新关税谈判,目前已经有包括越南和马来西亚等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明确表态,拒绝帮助中国出口商「洗产地」。
黄戴维表示,东南亚国家的表态是对自己的国家信用、国家主权、国际关系,以及美国制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如果再帮助中国企业「洗产地」,这些东南亚国家担心自己被牵连而成为美国贸易制裁的「次级受害者」,这些国家在微妙地调整他们的对华战略。
「在中美大国对抗的情况下,东南亚14国他们一方面虽然愿意接受中国的投资,但另外一方面,他们也不想跟中国(中共)站队太紧密,他们希望在欧美社会跟中国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点。」他说。
孙国祥也提到,多数的东南亚国家推行「平衡外交」,他们主动拒绝中企的「洗产地」,「可以向美国、欧盟释出诚信的讯号,避免自己陷入地缘风险与地缘报复的十字路口。」
他说,因为美国也是东南亚多数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一旦被美国列入关税制裁名单,「他们国家整体出口与吸引外资能力也将受损」,所以他们优先选择遵守美国的法规,「以保自身利益而非政治连手北京。」
「东南亚国家选择打击『洗产地』不仅是面对美国压力的防卫反应,更是他们捍卫自己本国经济自主跟全球贸易信誉的战略选择。」他说,「大量的中国商品透过第三国重新包装出口,挤压了当地合法制造业与小微企业的利润与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打击『洗产地』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响应,也是对内部产业保护的需求。」
与此同时,黄戴维认为,「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这些国家,都在跟中国竞争全球的供应链核心地位,都在想获取从中国的『全球世界工厂』释放出来的市场空间。」
「这说明他们不情愿单单只做中国商品的中转站,他们希望成为一个正式的出口大国,所以他们也会努力地去符合美欧规则。」他说。
分析:中国要脱离困境 涉及制度性重构
中国中小出口企业通过「洗产地」在灰色空间中挣扎求生的根源,孙国祥认为是中共治理体系中「深层的制度压力与企业生存焦虑交织的结果」,「因为政治决策优先于经济现实,导致企业成为牺牲品。」
他表示,如果川普新版关税战继续,「我们合理的推论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出现批量倒闭潮,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轻工制造业、五金、家具等出口商会因失去海外订单或无法规避关税而倒闭。」
黄戴维认为,北京目前的战略还是以维稳为主,以政治安全为优先,「中央政府倾向于将压力转嫁给地方企业跟地方政府」,「把压力外包给民间与地下经济系统」,在国家层面「更多是行政舆论引导和政治性鼓励」,而没有对中小企业的实质性保护和财政支持。
他表示,其实北京是有办法解决目前的外贸困境的,它首先要做的是「要开放国内市场,要『民进国退』,要从特权阶级和国企中释放出市场空间给民营企业。」
孙国祥也表示,中国也不是没有出路,但这将「涉及到结构性、制度性跟战略性重构的挑战」。
黄戴维说:「这不只是一场关税战贸易战,而是国家信用、制度与主权的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