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訊】(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下行,2024年近200家中小銀行被註銷,42家在A股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萎縮近三成,多家機構出現虧損。專家指,在美中關稅戰背景下,本已羸弱的中國金融市場將陷入危機。
2024年199家中小銀行被注銷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銀行系統受到衝擊。在2024年,中國已有199家中小銀行被註銷,主要為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遠超過2021年至2023年的總和。
據《第一財經》報導,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24年註銷的199家銀行分行機構中,包括36家信用社、56家農商行、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00家村鎮銀行、一家城商行。其中,批復解散的89家、批復合併的102家、工商註銷的8家。
在中國六大銀行中,除了農業銀行之外,線下分行數量持續萎縮,2024年合計減少近361家。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孫國祥提供)
5月12日,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對表示,2025年,中國金融體系面臨多重壓力,「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危機持續發酵,因此導致銀行系統風險上升,與政策干預的交織,形成複雜的局面。」
他表示,房地產抵押品價值縮水導致不良貸款激增,中小銀行受創最深。國有銀行利潤下降,核心資本充足率面臨考驗,部分區域性銀行流動性危機出現,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總資產的比例仍超過25%,房價持續下跌加劇壞帳的風險。
「目前,銀行業確實已經出現了某種倒閉潮,主要是在中小型企業,像是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為主。」孫國祥說,銀行法人資格消失對當地金融生態會造成相當的影響;六大國有銀行加速關閉分行,反映出銀行業整體經營壓力大。2025年銀行系統將持續承壓,房地產危機與銀行脆弱性仍是最大隱患。
中國資本與金融專家徐真對表示,當下各行各業都面臨破產潮,「由於銀行業的特點,其破產周期會滯後於實體經濟破產重整潮,但是不會缺席,下一步會從村鎮銀行、信用社向股份制銀行蔓延。近期中國大量的資本湧向破產重整行業,就說明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
42家券商業績下滑近三成
除了銀行業承壓,甚至出現倒閉潮外,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大幅萎縮。近期,42家A股上市券商2024年年報披露完畢。
據wind統計,42家券商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合計306.0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7.4%。
2024年,A股IPO數量僅100家,同比銳減68.05%,募資總額673.53億元,下降81.11%。再融資規模2,231.2億元,同比下滑70.03%。股權融資市場大幅縮水,直接拖累券商投行業務收入。
頭部券商普遍承壓,收入大幅減少,中信建投投行收入降幅最大,達48.08%,手續費淨收入僅24.9億元。中小券商表現更慘淡,14家投行分部利潤為負,方正證券投行分部虧損最嚴重,高達5.93億元,主因是「賤賣」地產。
中國資本與金融專家徐真。(受訪人提供)
徐真表示,券商業績大幅下滑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共國家隊為了A股維穩、維持股價,限制交易、限制減持,導致券商的佣金大幅縮水。二是證監會窗口指導限制IPO的發行,減少A股供給,從而減輕國家隊維穩壓力,最終導致券商投行業務大幅度萎縮。
他說,「中共對A股的維穩反映了A股市場已經失靈,已經不能作為實體經濟晴雨表來有效反映經濟變化了,按照目前的經濟衰退表現,A股的上證指數應該在2000點以下是合理水平,而目前在3300左右。」
分析:關稅大戰進一步危及中國金融市場
就在中國經濟低迷重創金融市場之際,美中關稅戰開打,讓已經羸弱的金融市場陷入危機。
孫國祥表示,美中關稅戰升級至145%稅率時,雙邊貿易額銳減,產業鏈重構加速,對中國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業構成多面向壓力。美中貿易脫鉤已從貿易層面向金融系統傳導,短期內區域性銀行危機,資本外流壓力、匯率波動將構成三大風險點。
徐真表示,中國經濟的持續下滑疊加美中關稅戰,已重創中共經濟的發動機——外貿出口。外貿危機已蔓延到各行各業,金融業是受影響比較大的領域。
上週末(5月10日-11日),美中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了貿易談判。隨後,雙方表示談判有「實質性進展」並達成共識。
據5月12日發布的美中聯合聲明,雙方同意90天內大幅下調關稅。美方關稅從145%降至30%,中方則從125%降至10%,並啟動持續磋商機制,持續就經濟與貿易關係展開協商。
川普(特朗普)總統12日強調,如果美中未能在90天內達成貿易協議,對華關稅將回升,但不會達到日內瓦會談前的145%。他還說,在美中同意暫時削減彼此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後,中方「同意向美國企業開放」。
孫國祥表示,出口斷崖與產業鏈的崩塌,經濟困境倒逼中共。美中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的背後,反映出中國經濟壓力已逼近臨界點。
徐真也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說明中國經濟已經病入膏肓,威脅到中共的政治安全,被迫坐上談判桌。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