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吴小姐平时身体健康,近来左手会不自觉抖动,说话也口齿不清,就医检查赫然发现右脑有恶性脑瘤,且位于运动功能区,手术风险高,可能会伤及神经导致术后瘫痪,脑神经外科团队评估后,决定为她进行「清醒开颅手术」,术后左手肌力及语言功能都不受影响,持续进行化疗与放射性治疗,可改善预后及延长存活时间。
仁爱长庚合作联盟院脑神经外科医师魏国珍表示,吴小姐因左手出现不自觉抖动就诊,详细问诊和理学检查后发现右脑长出肿瘤,因位于运动功能区,手术风险极高,与患者详细说明和讨论后,决定为她进行「清醒开颅手术」,确认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魏国珍医师、贾开杰医师、林口长庚神经肿瘤团队陈科廷医师共同进行手术,此种脑部手术,与一般全程麻醉手术相比,主要差别在于手术进行到肿瘤切除阶段时病人会被唤醒,同步进行语言、手脚运动,甚至认知与记忆的神经功能检测,搭配术前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定位出病人重要的大脑功能区域,让医师能在保留正常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切除病灶。
魏国珍指出,胶质瘤其生长特性和正常脑组织没有边界,是清醒开颅手术最广泛的适应症。只要脑瘤侵犯到功能区,手术中担心或可能会影响其功能,就可考虑清醒开颅手术。另外,癫痫手术、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等非肿瘤病灶,若是术前规划或病灶侵犯功能区,也是清醒开颅手术的适应症。
魏国珍表示,清醒开颅手术能让医师知道正在拨动的神经束是否有关键重要的认知功能,进而达到保障病人功能。因为在清醒状态下能够监测更多的神经功能,所以有神经内科与复健科医师的加入,与病人充分讨论,让神经功能维持更完整,并在功能的牺牲与保留间做取舍,满足医病双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