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发生在待在室内、长时间久坐冷气房的人,以及脾胃虚弱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阴暑的问题;对此,臻观中医医师周欣仪表示,这时可以按压风池穴、内关穴、足三里来缓解症状,也提醒若有高烧超过39°C、意识不清、持续呕吐等重症,应立即就医,不宜自行按摩。
周欣仪在脸书专页「臻观 / 澄观中医诊所」发文指出,阴暑的症状有:冒冷汗、体温通常不高、头晕昏沉、食欲不振、肠胃不适、胸闷、心悸、手脚发软。可透过饮食清淡、饮用温开水来缓解。
阴暑舒缓穴道
●风池穴:后颈部枕骨下缘,两侧发际内缘凹陷处。
功效:清头目,缓解头痛、头晕。
●内关穴:手腕掌面,正中手腕下方3根手指宽处。
功效:止晕止呕、缓解胸闷、恶心。
●足三里:膝盖下4指宽位置。
功效:健脾祛湿,改善肠胃不适。
按摩方式
●使用指腹轻压穴位,每次约1-2分钟。
●可搭配深呼吸,帮助放松与气血流通。
●每日可重复2-3次,视身体状况调整。
周欣仪提醒,严重中暑(体温超过39°C、意识不清、抽搐)时,应立即就医;穴道按摩为辅助调理,若有高烧、意识不清、持续呕吐等重症,应立即就医,不宜自行按摩;保持凉爽通风、补充水分电解质为首要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