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超级食物「鸡蛋」料理方法千变万化,可说是餐桌必备食材之一。不过曾有研究显示吃鸡蛋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医师王思恒指出,每日摄取1颗鸡蛋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每个地区有显著差异,例如在美国,每天多吃一颗增加14%糖尿病风险、亚洲反而呈现负相关。推测因饮食型态差异所导致,建议民众应关注整体饮食模式,而非单一食物摄取。
恒新复健科诊所医师王思恒在脸书专页「一分钟健身教室」发文分享《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一篇研究指出,整体来看,每日摄取1颗鸡蛋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每个地区有显著差异:
●美国:每天多吃一颗蛋增加14%糖尿病风险。
●欧洲:无明显相关。
●亚洲:反而呈现负相关(未达显著)。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结果?他分析,爱吃蛋的美国人比较容易得到糖尿病,可能是因为美国人吃鸡蛋都是配着培根、松饼、可乐一起吃,反映出高热量的精制饮食型态。而亚洲国家吃蛋则是搭配蔬菜及其他日常食物,如蚵仔煎、西红柿炒蛋、茶碗蒸、蛋包饭,相对起来是正常饮食的一部份。
因此王思恒总结,整体饮食模式比单一食物更重要,应关注搭配鸡蛋的食物,而非只限制鸡蛋摄取,而计算总热量也非常重要。
还担心吃进胆固醇? 每天1颗免烦恼
另,多数民众常担心吃鸡蛋恐胆固醇过高。农业部说明,其实鸡蛋并非导致高胆固醇的祸首。胆固醇是人体必需营养,人体大部分会自行合成,也可从食物中获取。胆固醇是制造细胞膜不可缺的物质,并可转变成维生素D。而且鸡蛋营养丰富,当中含有的营养素对人而言,仅次于母乳,是绝佳的营养补充品。
鸡蛋平均一颗重约50到60公克,约含有150至200毫克的胆固醇,卫生福利部也建议,每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取量不要超过300毫克,只要不过量摄取,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饮食正常的条件下,每天一颗蛋是不会造成胆固醇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