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一杯咖啡才能醒脑,假日滑了一整天的手机都嫌不够,这样算咖啡成瘾、手机成瘾吗?咨商心理师苏琮祺建议,先把做这件事情的「不良后果」跟「难以自控」抽出来,再分别以耐受性、戒断性、强迫性与伤害性4个指标,来评估自己是否出现成瘾现象,至于要诊断是否成瘾,必须经过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诊断。
苏琮祺在脸书专页「苏琮祺 咨商心理师」发文说明,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概念,成瘾障碍症(Addictive Disorders)目前分为2大类:
●物质相关:包括烟草、酒精、咖啡因、大麻、兴奋剂、安眠药、镇静剂、迷幻药、吸入剂、鸦片等各类药物。
●非物质相关:目前仅列入嗜赌症(Gambling Disorder)。
苏琮祺提到,像网络成瘾、性成瘾、运动成瘾或购物成瘾等所谓的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s),目前仍在等待更多研究证实其在生理与心理上的成瘾性。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成瘾问题,建议先寻求专业医疗协助,进行完整的诊断和治疗。
不良后果 对身心造成伤害
●伤害性(造成伤害):因使用某物质或进行某行为,对生理、心理、家庭、学校、职场或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苏琮祺举例,如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课业成绩大幅下滑、与家人争吵频繁,甚至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或者长期酗酒,导致肝功能受损,情绪变得暴躁,与家人冲突不断,甚至影响到工作表现。
难以自控 需要越来越多
●耐受性(越用越多):需要越来越多(时间、用量、频率或强度),才能感到满足或减轻不适。
苏琮祺以游戏与吃药为例,原本玩2小时游戏就够,逐渐增加到4小时,甚至通宵才过瘾,或加重药物剂量才有感得注意。
●戒断性(不用会痛苦):当无法进行该行为或停止使用该物质时,感到空虚、焦躁,甚至痛苦难耐。
苏琮祺举出2个生活中常见例子,像家长限制青少年使用手机后,孩子表现出极度不安,甚至情绪失控、与父母大吵;赌博成瘾者被迫离开牌桌后,感到极度焦虑、坐立难安,甚至开始对家人咆哮或出现暴力举动。
●强迫性(不用不行):明知道行为或物质带来伤害,却仍然无法控制,尝试改变也无法成功。
苏琮祺举例,当小张发现自己熬夜打游戏影响了身体健康,但即使尝试设定闹钟或制定「戒游戏计划」,还是忍不住重回游戏世界;或阿雪明知自己已经因为刷卡而负债累累,却依然无法控制在看到促销活动时的购物冲动,多次尝试戒除仍以失败告终,两者都算是强迫性。
发现自己疑似有成瘾怎么办?
苏琮祺提醒,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现象,特别是越用越多、不用会痛苦或不做不行,这时你可能真的上瘾了。面对成瘾的第一步,就是勇敢寻求专业协助,让医师或心理师为你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