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政府历年来产生的巨额债务,一直是其财政体系的大型潜在风险。中共财政部今天(3日)公布设立新单位「债务管理司」,声称要加强债务监测监管,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专家认为,中共当局整个化债操作已沦为政治闹剧。
据中共媒体报导,中共财政部新设立的债务管理司,下设综合处、中央债务处、地方债务一处、地方债务二处、发行兑付处以及监测管理处。债务管理司主要职责为拟订并执行中共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拟订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余额限额计划;加强政府债务监测监管,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等等。
债务管理司司长为李大伟,副司长为曲富国、赵则永。李大伟曾担任中共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并先后兼任该部预算司副司长及一级巡视员。
中共政府曾于2024年推出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化债方案,以缓解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压力,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今年9月12日,中共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称,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达10.5万亿元。这是官方披露的最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
所谓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中共数据通常被指涉隐瞒,外媒曾报导中共地方隐性债务或高达60万亿元。
蓝佛安还透露,截至2024年末,中共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除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还有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针对蓝佛安公布的数据,中国问题专家章天亮曾在《天亮政论》节目中表示,这掩盖了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他分析说,按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全国财政收入为23.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0.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3万亿元。中央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上缴税收,但随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将资金重新分配给贫困地区。2024年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10.2万亿元,而中央财政收入仅为10.1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所有收入全部下拨地方后,仍需倒贴约1,000亿元,导致中央运转资金严重短缺。
他强调,中央政府每年需支出4.5万亿至5万亿元用于国防、教育、外交、「一带一路」项目以及政府运作等,但由于收入全部用于转移支付,这些开支完全依赖借债维持。「中央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借来的」,这情况「非常可怕」。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在大纪元撰文表示,2020年以后,中国地方财力走弱,政府债务率快速上行,2022年上行至332%(宽口径,即显性债务+城投债)。重庆、天津、贵州、黑龙江、湖北、新疆这些债务率最高的地区均在600%以上。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现在中共财政部专设部门搞化债,说明地方政府债务这个「灰犀牛」让当局胆战心惊。中共近年一直试图化债,抛出所谓一揽子化债方案,但收效甚微,只能从数字上掩盖。而整个化债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搏弈和内斗,使化债沦为政治闹剧,债务能压垮恒大,当然也可能压垮中共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