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訊】(專題部記者徐亦揚採訪報導)時政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前總理李克強的猝死已成為一個導火索,中共對李克強後事的處理方式引起了中共黨內政治老人和紅二代不滿。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他們之間的內鬥日益升級,並且更加公開化。
11月8日,中共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張玉環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貴陽舉行。中共官方媒體的報導顯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傑、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等人表示了哀悼,並對張玉環的親屬表示慰問。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報導中出現了胡錦濤、溫家寶、張德江、栗戰書、李嵐清、王岐山等中共政治老人的名字。在電視新聞報導中,這些政治老人的名字被逐一宣讀,並且每個政治老人送上的花圈在鏡頭前也停留了數秒。
這與中共前總理李克強官方葬禮上的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在11月2日舉行的李克強葬禮上,中共政治老人集體缺席,即便是與李克強有深厚關係的胡錦濤也未現身。新華社稱,胡錦濤送上花圈表示哀悼,但其他政治老人的名字則一概未在報導中出現。此外,儘管央視拍攝的畫面顯示朱鎔基、李瑞環、溫家寶等一眾政治老人都送上了花圈,但這些畫面僅一閃而過。這引發了質疑,被認為是當局有偽造之嫌,難以證實這些政治老人確實送了花圈。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陸天明認為,中共在這類場合中,誰是否出席,甚至出席者名單的排序都有其象徵意義。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對媒體而言都可謂是一起政治事故。
陸天明11月1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李克強的葬禮上,中共政治老人的名字除了胡錦濤之外,沒有一個被提及。而考慮到張玉環的級別並不高,政治老人本來不應該出面,然而媒體報導卻提到了他們的名字。這就造成一種反差,顯示一種態度。
陸天明表示:「李克強這樣高級別的人去世,這些政治老人絕對應該親自到場,但他們一個都沒有去,這表明了一種態度。他們故意選擇不出席,是因為他們對李克強的去世及當局處理後事的方式都不滿意。而在張玉環因為正常死亡而舉行的官方葬禮報導中,他們的名字出現,這說明他們要製造一種反差的態度。實際上,現在誰死了都不重要,無論是誰去世,他們都會利用這一事件來表達他們的立場。」
劉少奇冥誕紅二代聚集 習近平未出席
李克強葬禮剛剛結束,眾多紅二代齊聚北京,紀念中共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冥誕125周年,引發輿論關注。
11月6日晚,紀念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多名具有顯赫背景的紅二代現身。除了劉少奇之子劉源外,出席者還包括劉少奇的女兒劉亭、毛澤東的外孫王效芝、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朱德的孫子朱和平少將和外孫劉建少將、陳毅之子陳昊蘇、華國鋒之子蘇斌、張雲逸大將之子張光東少將,以及東部戰區原陸軍司令員秦衛江中將等。
然而,曾在劉少奇120周年冥誕時參加座談會並發表講話的習近平,此次卻沒有出現在紀念音樂會上。
陸天明對此表示,這些紅二代現在幾乎都已經站到了習近平的對立面。以前這種對立並不明顯,畢竟習近平是中共的黨魁,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還會給他面子,因此並沒有公開反對他。當時習近平也是在拉攏這些紅二代,因此劉少奇120周年冥誕時他還去參加。
「但這次情況就不一樣了。」陸天明說,「尤其是他的第三任期開啟後,許多事情變得愈加獨裁。過去中共是一黨獨裁,但內部還講究所謂的集體領導,而現在幾乎是習一人獨大,更加徹底的獨裁,因此這些紅二代對他肯定不滿。而且,這幾年中共政權在經濟方面也陷入危機,已經影響到政權的穩定;當局許多所謂的反腐行動,也衝擊到了那些紅二代家族的利益,這些人當然會開始反對他。」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李林一也對表示,紅二代此次齊聚北京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他說,由於李克強剛剛去世,他們認為李克強的死很可能和習近平有些關係。而劉少奇當年也受到毛澤東的打壓,他們現在紀念劉少奇的冥誕實際上指向的就是「當代毛澤東」,也就是習近平。
李林一表示,劉少奇之子劉源此前還發了一篇批個人專斷的文章。將這些事情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紅二代對當前中共治下的局面非常不滿。他說:「雖然紅二代內部也存在分裂,有一部分人可能仍然支持習近平,但已經非常少見,絕大多數紅二代都對習近平非常不滿。因此他們如此高調地聚集,即使他們什麼聲都不發,實際上已經表達了一種姿態。」
李克強之死成導火索 中共內鬥愈加激烈
陸天明表示,李克強的死已經成為一個導火索,使得習近平與中共政治老人和紅二代之間的內鬥變得更加激烈。他說,外界普遍認為李克強的死因撲朔迷離,再加上當局匆忙火化他的遺體,這絕對是個昏招,更加讓人把矛頭都指向他。
陸天明說:「團派已經被團滅後,像李克強這樣退休的人也在內鬥中死掉,那麼剩下的就會人人自危,沒有安全感。既然如此,他們認為還不如將習近平扳倒,基本上都會是這樣一種心態。因此現在大家都在抱團反習,等於是通過李克強這件事把矛盾徹底激化。習近平不僅得罪了紅二代,還得罪了退休高官和政治老人。除了現任官員為了權力而在表面上順從、巴結他之外,他周圍幾乎所有其他人都在反對他。因此,中共內鬥絕對是越來越激烈了。」
(記者寧芯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