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最新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第2季GDP仅年增4.7%,上半年GDP年增5.0%。分析称,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地方居民消费回升动力不足。但中国官媒则唱好,指经济成长「难能可贵」。
聚焦经济发展的中共20大三中全会15日登场,同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中国第2季GDP年增4.7%,低于市场平均预期,今年上半年GDP年增率5.0%。
陆媒时代周报16日引述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蒋飞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政策放松带来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部分地方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动力不足,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随凈息差下降而有所降低。
他表示,中国政府仍将通过推出经济政策、放松监管力度来提振市场信心,在合适空间内调降利率和汇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主要在房地产和地方财政,下半年经济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考虑到下半年同期基数较第二季抬升,预计第三及四季GDP年增率或在5%左右,全年增速在5.1%左右。
澎湃新闻15日报导,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今年1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人民币23兆5969亿元,年增3.7%,增速比1至5月放缓0.4个百分点,比今年第一季放缓1.0个百分点。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4兆0732亿元,年增2.0%,是近一年来的最低。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经季节调整后,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较5月增长负0.12%,是历史同期首次负增长,明显弱于历史同期1.0%的平均增速。
温彬表示,「消费能力的下降不容忽视」,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年增5.3%,较第一季回落0.9个百分点。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5.0%,但外来户籍人口、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分别上升0.1和0.2个百分点。迭加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民众的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均受到影响。
他表示,从税收角度看,1至5月个人所得税累计下降6.0%,降幅大于2023年全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是因为以2年或4年平均增速衡量,去年同期增速基数大幅抬升,但更重要的是,受疫情「疤痕效应」、楼市调整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及前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影响了消费能力等因素,令居民消费仍然偏弱。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16日刊文表示,今年上半年GDP年增5.0%,是「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在昂扬斗志,坚定改革心」,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表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等。正在举行20大三中全会将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