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营养丰富,是许多家庭的餐桌上常见的菜肴。不过,张语希营养师提醒,虽然吃鱼好处多,但鱼的部位像是鱼皮、鱼头、鱼内脏,可能藏有重金属、寄生虫等健康风险,高温油炸、红烧等烹调方式也会对健康带来负担。她也为民众列出了吃鱼4大撇步,让获取营养更安心。
鱼皮、鱼头、鱼内脏可以吃吗?营养与风险并存应多考虑
张语希营养师指出,鱼皮、鱼头和鱼内脏有其营养价值,但也要考虑重金属、毒素和寄生虫等风险:
鱼皮:富含胶原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不过也是重金属(如汞、铅)最容易累积的部位,特别是来自海洋的大型鱼种风险更高。
鱼头:含有DHA、EPA及胶质,但鱼鳃周围容易藏有毒素与寄生虫,料理时应注意清理干净。
鱼内脏:营养价值有限,却是毒素、重金属与寄生虫累积最多的部位,不建议食用。
「5种鱼料理」要注意 这些族群不建议生食
除了鱼的部位要注意,张语希营养师也表示,以下5类鱼类食用时需特别留意:
大型掠食鱼类:容易累积高量汞与重金属,孕妇与孩童应尽量避免,例如旗鱼、鲔鱼、鲨鱼等。
深海鱼:虽然含有丰富的Omega-3,但部分品种仍有重金属风险,建议选择体型小且有产地标示的鱼。
炸鱼类:高温油炸容易产生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肥胖或慢性病患者应避免。
重口味中式鱼料理:如红烧鱼、糖醋鱼等钠含量偏高,可能造成水肿与血压升高。
生鱼片及生食鱼类:可能带有寄生虫或细菌污染,不建议免疫力差的人、孕妇及孩童食用。
掌握吃鱼安心4法则 「选对、煮对、吃对」才健康
张语希营养师建议,像是烹调鲑鱼时先去皮再煎,可以减少约40%的重金属含量;若煎完才去皮,只能减少20%。秋刀鱼、鲭鱼、小黄鱼等因体型小、食物链短,污染累积较少,也建议可以选择这类小型鱼种。煮鱼汤时则可先将鱼汆烫,去除腥味与杂质。张语希营养师也提醒,购买鱼类可留意是否附有CAS标章或产销履历,来源清楚,质量也相对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