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23日訊】今日焦點:嫡系將領被一鍋端,習還能在台海開戰嗎?四中全會被針對,習或有逾20名親信被處理;固定資產投資萎縮,中國經濟放緩已成定局。
嫡系將領被一鍋端 習還能在台海開戰嗎?
目前,北京正在召開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會議前夕,有九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外界注意到,被整肅的這批將領與習近平的關係極為密切,其中還包括熟悉台海作戰的指揮官。有分析認為,這些人倒台,勢必會影響到中共的攻台能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來看一下:
10月17日,中共官方突然宣布,九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其中包括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苗華、軍委政治工作部原常務副主任何宏軍、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原常務副主任王秀斌、東部戰區原司令林向陽、陸軍原政委秦樹桐、海軍原政委袁華智、火箭軍原司令王厚斌、武警部隊原司令王春寧。
以上這些將領與長期在福建任職的習近平關係密切,在習上台後,他們獲得習的提拔重用,被認為是習的「嫡系」。有人叫他們「福建幫」,也有人稱其為「台海幫」。
如今,這批人同時出事,勢必會影響中共的攻台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人幾乎都參與過中共歷次的台海軍事演習。
比如,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共發動圍台軍演。
當時的軍演策劃人正是時任東部戰區司令、負責台海主攻部隊的何衛東。
自2024年起,習近平的軍中親信被持續清洗。比如,2024年11月,苗華被停職檢查;今年3月,在中共軍事行動中,扮演實地指揮要角的何衛東,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東部戰區的司令林向陽也傳出被查的消息;但直到10月17日,中共才正式宣布他們落馬。
何衛東與林向陽落馬,對台海局勢上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從今年4月的軍演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4月1日,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演。但直到第二天才將該演習命名為「海峽雷霆-2025A」。隨後,就宣布演習結束了。
當時就有專家懷疑,這場演習像是臨時安排的,其指揮官對台海事務並不熟悉。如今看來,確實如此。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稱,延宕24小時才確認演習代號,說明軍演沒有一個確定的政治目標,說明軍委內部出事了。軍隊上層不斷出事,會對下邊軍官的信念和安全感造成影響。他說,在戰術戰法上的衝擊有限,因為基層訓練不太會受到高層人事的衝擊,但在執行任務的士氣上,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對稱,從2022年到現在,中共的軍演規模越來越小。尤其是今年4月的那場演習,幾乎完全是在擺樣子,只起到了一個宣傳的作用,缺乏實戰效果。現在看來,那場軍演確實沒有何衛東或林向陽在場,坐鎮指揮。
那接下來,誰會接手台海的指揮權呢?
沈明室認為,接下來中共中央軍委可能由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來負責台海事務,東部戰區會上來一個代理司令員。但要關注的是,這些新晉將領是忠誠於習近平,還是忠誠於張又俠。
對於中共對軍隊大規模清洗一事,沈明室指出,如果軍中清洗波及到少將以下的軍官,這對軍隊士氣來講,會有更大的影響。日後不排除有軍官出現不願意服從的現象,甚至會出現掉轉槍頭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被處理的九名上將,幾乎全是習近平親自提拔的「自己人」。所以外界也在猜測,這次的「連根拔起」,是否意味著習的軍權被削弱?
蘇紫雲稱,習近平提拔的九名上將被一鍋端。如果說,習近平是為了保住自己,不得不犧牲昔日的心腹。但如此多的人被拿下,恰好證明他識人不明;如果說,不是習近平授意把這九人拉下來的,那就是習被迫把他們拉下來的。不管哪種情況,都反映出習的權力基礎被動搖了。
蘇紫雲還說,現在的中共局勢非常詭異。比如在九三閱兵的時候,中部戰區居然派出一個中將來當指揮官。要知道,在中共的這種威權體系下,隨便派出一個上將代理指揮官都是可以的,但他們卻派出一個中將。這些訊號加起來,顯示中共局勢特別的詭譎。
四中全會被針對 習或有逾20名親信被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在會前處理的這九名上將,除火箭軍原司令王厚斌以外,其餘八人全部是中央委員。另外,清洗並沒有結束。有分析稱,在這次會議中,至少將有逾20名中央委員被處理。按照中共新華社此前的報導,這些人均是由習近平「親自把關」的,被認為是廣義上的「習家軍」。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認為,在四中全會上被確認處理的「習家軍」,很可能超過20人。除何衛東、苗華、何宏軍、王秀斌、林向陽、秦樹桐、袁華智、王春寧,以及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張林、農業農村部原部長唐仁健和山西原省長金湘軍等11人外,還有8名中央委員可能也會出現在四中全會的處理名單上,其中包括長時間失蹤,並已傳出被查的西部戰區司令汪海江、中央軍委政法委書記王仁華,6月傳出被免職的海軍司令胡中明,缺席習近平8月接見駐拉薩部隊將官的西藏軍區司令王凱。缺席今年「八一」招待會的陸軍司令李橋銘,資訊支援部隊的政委李偉,中部戰區司令王強、政委徐德清。
在中央候補委員中,除了火箭軍參謀長孫金明已在三中全會被開除外,官方宣布被查的中央候補委員還有5人,包括上海市委常委朱芝松,雲南省委常委李石松,青海省委常委楊發森,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前貴州市委常委、畢節市委書記吳勝華。其中朱芝松、楊發森和李石松已被「雙開」,其餘幾人應該會出現在「四中全會被確認處理」的名單上。
李林一稱,由於中共的黑箱操作,四中全會最終會有多少高官被公開拋出,目前還只是估算。另外,有些不是中央委員或中央候補委員,也不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高官,因為不用走程序,很可能在不被公布的情況下,永遠消失。
固定資產投資萎縮 中國經濟放緩已成定局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個非常關鍵、但又令人擔憂的經濟現象,那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萎縮。很多人可能不解,這一信號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政府、企業、乃至個人都不敢「花錢」去投資新項目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只會越來越糟。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在10月20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了0.5%。不要小看這一數字,這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出現的負增長。
根據萬得資訊數據,中國上一次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萎縮是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那時出現負增長是因為人們被封控在家中,大量企業停工停產。如今疫情早已過去,但今年的數據卻出現萎縮,可見問題有多麼嚴重。
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令人擔憂。他警告,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將面臨下行壓力。
有經濟學家指出,這次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罪魁禍首」,主要是房地產投資。中共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連續36個月,中國房地產投資都在下降,今年的1到9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3.9%。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援引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兼職副教授龐溟(Bruce Pang)稱,房地產投資疲軟的持續時間可能比之前預期的還要長。他說,這不是一個短期的問題,而是一場「結構性調整」。自此以後,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種「火熱」的狀態了。
與此同時,民間投資也很糟糕。今年3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保持在4.2%,但到了9月就跌到了負0.5%。
外商投資就更慘了,從2月到9月,幾乎每個月的投資都在下降,最多的時候跌幅超過15%。
對此,CNBC引述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分析稱:「投資支出疲軟,尤其是私營部門的投資支出疲軟,反映出人們對經濟增長前景以及支持增長的政府政策缺乏信心。」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報告中指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還得繼續「消化」房地產的爛攤子。他說,房地產業雖然在衰退,但依然占中國GDP的很大比重,占地方政府收入的18%左右,約占家庭財富的一半。另外,對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的過度投資,也開始顯露出「產能過剩」的副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曾警告稱,「中國經濟前景依然疲軟……房地產投資持續萎縮,而中國經濟正徘徊在債務-通縮周期的邊緣」。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那時中共推出的4萬億刺激計劃雖然救了急,卻也留下了龐大的債務,造成產能過剩。如今中國的經濟與那時不同,地方政府、企業、居民都負債累累,靠「砸錢」拉動經濟的模式,非但不能拉回經濟,反而會造成產能過剩,加劇行業內捲,和通貨緊縮,加速爆發債務危機。
那麼,接下來的中國經濟會怎麼樣呢?
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長4.8%,低於第二季度的5.2%。對此,多家經濟機構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中國的經濟將進一步放緩。
路透社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第四季度和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到4.3%左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預計,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2%。
除了投資萎縮外,大陸的消費也在不斷下滑。9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42億,同比增長3.0%,低於8月份的3.4%。其中家電銷售的降幅最為明顯,從前三季度的增幅25%,驟降至3.3%。這表明消費品補貼計劃的支持力度,正在大幅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出口仍是當前經濟的主要動力,但前景卻不樂觀。因中共率先違背美中協議,對稀土進行管制,激怒美國。前幾天,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如果美中無法達成貿易協議,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再增加100%的額外關稅,這樣一來,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將飆升至155%。要知道,在如此高的關稅下,中國是不可能將產品銷售到美國的,這對於中國的出口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舒暢分析說,中國經濟正面臨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增長動力減弱、房地產持續低迷、通縮壓力難解;除此之外,中國的外部環境也在惡化。隨著美國加強對貿易與科技的限制,中國的出口優勢正在被削弱。她認為,想要解決這一切,中國的經濟必須立即轉型,否則會越來越糟。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