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7月29日訊】今日焦點:「國資馳援」全是假象?專家揭中共抄底內幕;清修還是牟利?少林寺商業化,是誰在背後做局?美中貿易談判即將登場,美代表為何稱「期望不高」?
「國資馳援」全是假象?專家揭中共抄底內幕
近幾年,大陸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國資抄底民企」。說白了,就是政府旗下的國有企業正在大量買下、接手本來屬於私人老闆的公司。據悉,這股潮流從2018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幾十年前,中共剛剛建政的時候,搞過「公私合營」,意思是政府和私人企業一起經營。但在2014年,也就是習近平上台後,中共官方又提出了個新詞「混改」,就是讓國企和民企互相參股,一起發展。但實際情況卻是,國企的「手」越伸越長,而民企的「股份」則越來越少。
等到2017年,國企參股民企的速度加快,甚至有輿論風向稱「私營經濟將要退場」。
比如,2018年,有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布「被」國企接手。而在2024年7月,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期間,有超過10家民營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已由個人轉變為「由央企,或地方國資實際控制」的資產。
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良品鋪子」,這個曾被譽為「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品牌,在今年7月宣布,公司大股東將公司股份轉讓給了武漢國企,轉讓金額超過10億人民幣。交易完成後,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就是武漢國資委了。也就是說,它已經不是民營企業了。
不過這樣的「抄底」行為,也可能帶來一連串的隱患。比如,有錢的省市收購得多,窮省份就乾看著,區域發展會越來越不平衡。再比如,地方政府借錢去買企業,債務就會越堆越高。還有,國企本來效率就低,一接手民企,可能把原本靈活高效的民企經營方式給拖垮了。
2024年,搜狐財經曾發文質疑,「地方國資頻頻收購上市民企,功成之後何不身退?」但這篇文章並沒有給「國資抄底潮」帶來影響,官方也沒有對此做出回應。就連《中國企業家報》也承認,這背後隱藏的是「利益與權力的深度交織」。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告訴,中共國資抄底並不是為了「馳援」,那只是一種話術。各級政府抄底民企為的是「戰略吞併」。就是看準了民企困難,在其估值低時,低價收購,然後掌控其經營權。中共高層之所以默許,甚至鼓勵這種操作,說白了,就是因為這符合它制定的國策「國進民退」。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對稱,國企抄底民企,有些確實是民營企業沒有辦法正常經營,為了不引起整個經濟的連鎖反應,所以政府出面接盤。但並不是全部如此,還有一種是「惡意接盤」,比如,中共打著國家金融安全的旗號,要求騰訊的微信支付、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交出它們的全部資料庫。他稱,習近平之所以要加速「國進民退」,是因為它要保黨。說白了,習之所以會制定這樣的策略,是因為他要將國家資源集中到自己手中,以便於它隨意調動。
李恆青解釋,目前習家軍各路人馬都在搶占民營經濟的處置權,資產重組的過程就是發財的過程。他說,「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動力。所以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兼併民企熱情極高。民營企業在這一波潮水當中,沒有什麼別的路可走,就是一個一個的倒閉。」
清修還是牟利?少林寺商業化 是誰在背後做局
日前,河南嵩山少林寺管理處發布通報,證實方丈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在接受官方調查。官方指出,釋永信有兩個大問題,一是挪用、侵占寺院資產;二是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還育有私生子。
不過,「釋永信被調查」之所以引發關注,並不是因為他的罪名,而是因為他名下龐大的商業帝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來看一下:
少林寺坐落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
少林寺還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甚至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少林寺」寺院遭受嚴重破壞,僧人被迫還俗,佛像被毀,殿宇坍塌、寺產被侵。等到文革結束時,少林寺才被重建。
釋永信,1965年出生,1981年進入少林寺。1987年,少林寺方丈釋行正圓寂,釋永信主持寺務,1999年升任方丈。
從1986年開始,釋永信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大力宣傳少林寺及少林武術。自此以後,少林寺從一個修煉場所,變成一個橫跨文化、旅遊、影視、食品等領域的「商業帝國」。不僅搞旅遊、賣門票、開公司,甚至還投資影視、開連鎖、做食品生意等。因此,釋永信又被外界稱為「佛門CEO」。
除此之外,釋永信還被稱為「政治和尚」,他不僅是少林寺的住持,還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以及中共全國人大代表等。
2015年7月,一位自稱「少林寺知情人士釋正義」的網友發布舉報貼《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這隻大老虎,誰來監督》。他在信中舉報,釋永信擁有雙重戶籍、私生活混亂、與多名女性通姦,並育有私生子,還有侵占寺產等問題。
在當年,這些指控並沒有被坐實,少林寺還報警說是惡意誹謗。但沒想到,9年後,官方的通報卻證實了舉報的部分內容是真實的。
在釋永信推動少林寺商業化發展的同時,許多人表示不能接受。他們擔心,佛門清淨之地淪為逐利工具。
而釋永信作為僧人的「清心寡慾」,與其「商業帝國」締造者的身分,形成強烈反差。
另外,少林寺的高昂門票、關聯公司斥巨資競拍商業用地等事件,特別是在2022年,少林寺關聯公司河南鐵嵩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4.52億元競得鄭州商業用地一事。雖然後期少林寺退出該公司的股東行列,但也仍引發公眾對佛教信仰純粹性的討論。有評論指出,釋永信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共宗教政策的深刻變遷。
《》此前曾報導稱,釋永信的晉升之路與特定派系支持有關。在江澤民執政時期,官方曾推動宗教場所的商業化發展,其本人也曾視察多處宗教聖地。此舉帶動各地官方藉宗教名義發展經濟,或從中牟利,使得宗教場所商業化的現象一度盛行。
美中貿易談判即將登場 美代表為何稱「期望不高」
本週一(7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接受財經節目採訪時表示,中美即將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能與北京對話也算是個「好兆頭」,但美方對這次會談不抱有太大期望。他說,「我們不指望今天能取得什麼重大突破,我們更關注的是北京目前對協議的履行情況,我們會繼續監督與檢查。」
格里爾的這番話,是在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即將在瑞典開始之前做出的表態。
與此同時,正在英國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到「對美中談判的看法」時,川普回應,目前談判團隊正在進行接觸,美中雙方雖然關係不錯,但中方很強硬,美方也一樣。他說:「我們會拭目以待。」
川普還提到,美國剛剛和日本簽署了一份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他希望跟中國談出類似的結果。他說,有些時候,他會為了整體局勢,做出一些「對美國影響不大、但對對方國家很重要」的讓步,但他沒有說明,具體是指哪些內容。
目前外界最為關注的,就是美中之間是否會延長已經實施的「關稅暫停期」。在今年5月,中美在瑞士會談時達成協議,中美之間有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這一期限將於8月12日到期。
上週,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暗示,在本週的貿易談判中,可能會延長暫停期限。
但格里爾卻不希望外界對這次談判抱太高的期望。他表示:「我們希望以積極的方式繼續推動談判,氣氛是建設性的,也很友好」。
格里爾說,這是三個月內的第三輪談判,能夠繼續溝通,這本身就是一個好兆頭。。
在第二輪談判之後,北京放寬了對美國稀土的出口管制;美方則允許繼續向中國出口「英偉達(NVIDIA)H20芯片」。可以說,在這輪談判中,雙方各有讓步。
現在,距離貿易談判的「截止日期」已經不遠,而就在最近幾天,美國陸續與日本、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達成了一系列協議。
對此,格里爾稱,白宮沒有「急著要達成協議」的壓力。「我們會看看各國的意願有多大,我們並不覺得達成協議有什麼緊迫性,我們喜歡達成協議,我們希望達成一些有助於重組貿易的協議」;
「我們會根據對方的意願決定要不要談,我們喜歡簽協議,但更看重協議的質量和是否有助於改善全球貿易。」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