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军方高层再爆人事异动,一连串将领「失联」、「落马」引发外界对中共军队内部清洗的热议。过去一年来,火箭军、装备部、战略支持部队等高层相继被查,习近平口中的「肃清军中毒瘤」到底是反贪腐还是政治清洗?这篇文章将从习近平过去十年的军权掌控策略出发,解析「军头换血」的政治目的与权力逻辑,并探讨中共军队是否已沦为权斗工具,进一步揭示一个以极权稳固为优先的中国军事体系本质。
——————————————————————————————————-
2024年以来,中共军方持续掀起人事风暴,尤其在八一建军节前后,火箭军、战略支持部队与装备发展部等单位出现大规模「换帅」,多位军中高层接连「消失」或被「双开」,此一态势延续了自2023年火箭军领导层集体遭整肃以来的军中地震。与其说这是一次军纪肃整,更像是一场由习近平主导的军事政治大清洗。
习近平的「控军」哲学:清洗即忠诚测试
习近平上台以来,始终将军队视为其权力稳固的核心根基。中共政权在体制设计上本就军权属于党,而不是属于国家机构,这使得军队成为党内权力斗争的重要资本。
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便展开了历时十年的军改与「打虎」行动,先后拿下包括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以及数十名上将与中将。这些「军中大老虎」不仅象征着过去江泽民、胡锦涛时代军方派系的残余势力,更是习近平整肃军中、清除异己的标靶。这些「清洗行动」不只是反贪,更是对忠诚度的验证与权力再分配的工具。
火箭军与装备部:战略单位为何沦陷?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火箭军的重整。作为中国核威慑与导弹部队的中枢,火箭军拥有最先进的战略武器与最保密的军事资料。2023年起,火箭军司令与政委双双被查,涉及疑似「泄密」、「贪腐」、「效忠不足」等原因。甚至传出有美国因火箭军人事调查而取得重大军情情报的说法,虽未获证实,但足以说明习近平对此部队极度不信任。
装备发展部同样是军事核心机构,掌握武器采购与研发资源。部门主管李尚福于2023年被免职,并一度「失联」,成为习近平上台后最具分量的「落马」上将。装备部掌管千亿级预算,早已是贪腐温床,而此次习近平整肃亦被外界视为打击军商勾结与派系利益的行动。
清洗的代价:军心涣散与战力打折?
然而,这场政治清洗也非毫无代价。短期内,军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过去有「打仗怕死、反腐怕死」的说法,如今演变成「不动如山、少说为妙」。不少将领宁可求稳,避免承担责任,导致指挥链断层、军令难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落马的多数为技术将领或基层出身的专业军官,在军改与升迁过程中受益于习体系,如今却反遭打击,造成整体军中士气低迷。
此外,许多遭整肃的人员可能掌握高机密,倘若与外部势力接触,将成为潜在国安风险。这对原本就内忧外患的中共政权而言,无异于埋下定时炸弹。
八一节的对内宣示:军队只能忠于一人
2025年八一建军节,虽然未有大规模阅兵,但习近平照例高调接见军方代表,重申「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要坚决肃清军中害群之马」,语气甚至较往年更为严厉。这既是对内权力的宣示,也是对未来继续清洗的预告。
从历史上看,毛泽东「打倒林彪」、邓小平「裁军百万」、江泽民「军中入常」等军事操作,无不是为政治服务。今日的习近平,正延续此一传统,不仅将军改与反腐合一,更将军队完全转化为其个人忠诚机器。
结语:军队成为极权制度的最后堡垒
习近平对军方的整肃,说到底不仅仅是对贪腐的惩治,而是一场对「不绝对忠诚者」的政治清除。这使得中共军队越来越像一支对内维稳、对上效忠的党卫军。这种军事体制,在面对实战挑战时,恐怕难以应对现代战争对决策灵活性与士气动员的需求。
换言之,习近平打造的不是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而是一支形式上现代化、实质上僵化、以忠诚为唯一指标的极权军队。这样的军队,或许更适合阅兵台上的秀场,而不是未来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