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癌症死因中,胰脏癌位居第7名,胰脏癌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现就是晚期。基隆长庚纪念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钱政弘指出,要小心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胰脏中,一旦有脂肪胰的人会有多6倍的胰脏癌风险。
钱政弘于脸书专页「钱政弘 胃肠肝胆科医师」发文分享,当胰脏的颜色比较白一点、亮一点,可能有脂肪胰的倾向,必须提防。
钱政弘说明,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有「脂肪胰」的人会多6倍的胰脏癌风险,而有一半的胰脏癌病患发现有脂肪胰。脂肪胰意味着,有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胰脏中,在超音波下,胰脏实质回音会变得比肝脏或肾脏更亮(高回音),看起来颜色比较白。
钱政弘接着说,脂肪堆积在胰脏会造成脂肪激素失衡、胰脏慢性低度发炎、氧化压力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变,进而促进癌基因 KRAS 的活化。另外,脂肪胰会活化胰脏星状细胞,促进纤维化与肿瘤基质形成,导致胰脏腺癌的出现与转移。
钱政弘建议有脂肪胰的人一定要改变饮食,包括不吃甜食,减少饱和脂肪摄取、减少饮酒、戒烟、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同时要多运动、控制体重等,不要让脂肪胰成为胰脏癌生长的温床。
根据卫福部丰原医院网站指出,胰脏癌好发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得胰脏癌的机率几乎是女性2倍,可能和男性抽烟比率较高有关。患者经常主诉上腹部有非特异性上腹部不适感者。危险因子包括吸烟及酗酒;饮食摄取肉类或脂肪比例偏高者,胰脏癌发生率增加;曾接受过部分胃切除、慢性胰脏炎及糖尿病患者;遗传性胰脏炎,如果家族一等亲中有2个以上胰脏癌患者,其发生率较一般人高2.8到18倍。
卫福部丰原医院提醒,预防方式包括戒烟、少喝酒;少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勿摄取过量的动物性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黄绿色蔬果,补充纤维质的食物;勿食用含硝化盐的食物;多补充富含植物性蛋白质、维生素 C、E 及矿物质钙、硒的食物;40 岁以上者,或有胰脏炎、胰脏癌、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人,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