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共高层在六月底喊出「禁止内卷」的那一刻,官媒齐声宣传「反对恶性竞争」、「回归创新本质」,彷佛一场要为平台经济降温的政治整风已然启动。但中国的数字资本主义早已习惯另一种节奏:中央喊停、市场加速。就在禁令余音未散之际,三大外送平台美团、饿了么/淘宝闪送与京东外卖几乎同时按下补贴战「核弹键」,价格竞争一夕之间进入空前激烈的白热阶段。
补贴如潮水汹涌涌来。0元奶茶、0元晚餐、满20减18的折扣券铺天盖地,红包撒到系统直接当机、配送端连环「崩单」。这场从7月初全面爆发的战争,不只是历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外送平台战,更是一场资本与算法推动下的现代版「城下之战」。据估计,光日均补贴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单日订单突破2亿笔,战况之惨烈令人咋舌。
这背后是一场无法不打的背水一战。美团作为市场龙头,市占率稳居六成以上,为守住其垄断地位,不惜加码小区餐厨整合、宣称强化骑手保障,并放话「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主导权」。阿里系的饿了么与淘宝闪送则联合起来,以整合淘宝、天猫、物流系统为后盾,大打生态流量战。至于新军京东外卖,自2月正式上线以来,靠着「零佣金、低抽成」的策略迅速扩张,短短数月日订单突破2500万笔,杀入这场混战毫不留情。
于是,这场原本以城市为单位的补贴比拚,迅速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平台大战,一场全民参与、无处不内卷的价格厮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共政策刚喊完「禁止内卷」,平台就全面展开最疯狂的一轮补贴竞争,无视禁令、对抗意志。这种「上行下逆」的政策幻象,不过再次暴露中共治理逻辑的失控与虚化。尽管监管单位已针对三大平台展开多次约谈,官媒也接连发文痛批「内卷无赢家」、「价格战最终将伤及行业根本」,但平台们显然不为所动,踩足油门继续冲刺。
《人民日报》喊话:「向下卷价格,最终谁都赢不了。」问题是,在当前的竞争现实中,不卷才是死路。这不是不听话,而是体制让他们别无选择。
战火越烧越烈,资本也付出了代价。补贴战尚未结束,三大平台的股价已接连跳水:阿里年初以来股价跌幅超过25%,京东下跌31%,美团更重挫35%。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将对平台未来两到三季的营收构成重大拖累,即便如美团在2025年第一季获利翻倍,但只要补贴持续烧钱,其盈余表现迟早会被吞噬殆尽。所谓「用现金烧出流量、用市值祭天」,不过是一场看似壮观、实则脆弱的资本戏码。
而在资本之外,真正被牺牲的,是人。骑手的工作时数飙升,单价却反向压缩,疲惫与焦虑已成为他们的日常;商家为了不被算法抛弃,被迫配合补贴活动,利润几乎归零;消费者表面上捡便宜,实际上却陷入配送延迟、服务崩溃与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中。这场价格盛宴,不过是整个产业生态集体沉沦的序曲。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场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一场体制错乱下的经济幻术。政策口号说要「高质量发展」,但治理机制却对平台的低价狂奔无能为力;平台高喊创新与科技驱动,但依旧靠撒钱与补贴维持活力;消费者渴望便宜与效率,但换来的是低质量与系统崩溃。这一切的荒谬,说到底不只是市场失灵,而是权力结构本身的荒唐——一个压抑创意却要求创新的体制,一个高举治理却拒绝自我修正的政权。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短期内,补贴战恐怕还会延烧;中期来看,政府可能将强行介入,限制补贴规模或设下价格下限,以「维稳」之名矫正市场失序;长期而言,比拼将从砸钱转向服务质量、AI调度效率与供应链整合力的硬碰硬。但无论怎么变,这场由「禁内卷」引发的反效果大战,已经清楚揭示: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市场太卷,而是体制太虚。
这不是一场可以持久的战争,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这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下一次集体自我否定的悲剧重演,是一次以政策为序幕、以补贴为高潮、以社会为代价的现代内卷大戏——既无止境,也无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