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当局此前曾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勒紧腰带」,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近期,中国多地开始大规模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有中国学者认为,编外、编内是紧密相关,在清理编外人员后,还可能进一步精减编内人员;另外,地方财政吃紧,疫情三年,经济下滑,财政支出加大,清理编外人员,可减轻财政负担。
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
据《中国新闻周刊》3月25日报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消息,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该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照当地公布的《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简称《方案》),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
根据《方案》,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对象为哈尔滨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统称「编外用人」)。
「编外」是相对编内而言的。编内人员即在编人员,一般指国家财政负担其经费开支的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特殊机构等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分析:地方财政吃紧 清理编外后或精减编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理编外人员之前,哈尔滨近年至少开展两轮事业单位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动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不单是哈尔滨市,沿海发达省份也存在类似现象,编外用工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公开报导显示,除哈尔滨市外,安徽省桐城市,湖北省房县及监利市,海南省万宁市等地此前已开始清理编外人员。
对于各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释放了什么信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央已经决定精减编制,地方政府会有所动作。编外、编内又是紧密相关,在清理编外人员后,还可能进一步精减编内人员;二是地方财政吃紧,疫情三年,经济下滑,财政支出加大,清理编外人员,可减轻财政负担。
中共财政部:「政府过紧日子」是长期政策
3月1日,中共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并称「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他还提到,财政部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将督促地方推进过紧日子评估体系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实际上,早在2019年起,中共当局就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勒紧腰带」,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中共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根据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预算报告,中国各省份2022年仅在疫情防控方面,至少花费了3,520亿元人民币。雪上加霜的是,中央为刺激经济而实施减税政策,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此外,中央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打压造成了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危机,这也打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土地销售有关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
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收入骤减的局面使地方政府陷入困境。为填补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举债。
今年1月29日,中共财政部预算司发布的「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高于上年的30.5万亿元。
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积累的隐性债务,可能会使总债务负担增加一倍以上。智库MacroPolo负责中国经济的研究员宋厚泽(Houze Song)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持有的债务已经超过了GDP的70%。
根据中共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一份提案答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确,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同时建立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