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訊】(記者方曉綜合報導)近期中國經濟的警訊頻傳,不僅體現在持續下跌的房地產市場,更蔓延至大宗商品和消費領域。多方觀察者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衰退的嚴峻挑戰。分析認為,比大蕭條更可怕的災難還沒有到來。
上海樓市急凍 「有價無市」的困境
中國最大城市上海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罕見的低迷,市場情緒的轉變極為劇烈。
微博認證的大V博主「梅大師」在中國從事商務培訓行業多年,在各社交平台粉絲超過25萬。
「梅大師」10月14日表示,他的一個上海老鄉(目前人移民國外)給他發郵件求助:自己在上海靜安區的房子想賣但賣不掉,該怎麼辦?
他說,這個上海老鄉的房子一百平方米左右,大約在2010年左右買的。房價最高的時候在一千零五十萬人民幣。因為人不在國內而且這幾年眼看著房子一點一點在跌。終於他們決定把這個房子賣掉。去年掛牌880萬。當時中介就告知他:掛牌價有點高了,因為周邊的房子都沒那麼高。現在他說,降價到700萬,誰肯買,他就想出手了。但還是賣不掉——沒人買。
「梅大師」認為,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再降價,「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
上海中介講述的情況,印證了「上海房子賣不掉」的說法。
博主「底層韭菜看中國」近日分享的視頻中,多名上海中介和市民出鏡,講述上海樓市雪崩的實例。其中中介張先生表示,十一長假期間,看房子的人寥寥無幾,幾乎沒有客戶找他看房,他沒有一單生意。
他無奈地說,房價再下跌怎麼辦?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客戶在看房之後都不出價,生怕自己砍價少了,買了之後吃虧,房價再跌下去怎麼辦?
他舉例說,前兩年的一個客戶買了新房,才交房兩年。樓盤的尾牌房子就打折促銷——8.5折,還送車位。客戶買的房子是八百多萬,兩年時間相當於虧了近兩百萬。他說,「現在市場就是如此,沒辦法。現在開發商都頂不住了,不打折怎麼辦?其它的新房都在陸續打折。」
他還透露,有的開發商等相關人員被「談話」了——不被允許打折降價太多來促銷。這樣促銷,讓以前買房的人怎麼辦?「很多客戶就擔心這一點,買二手房怕跌,買新房也怕跌。」「如果今年房價繼續下跌,到年底我們中間這行還死掉一批人。」
中介「明月」表示,今年是十年來房價跌得最慘的一年。今年的十一長假是十幾年來成交量最低的一年——長假幾天的成交量總和連一千套都不到,意味著每天的成交量連一百套都沒有。這就是真實的樓市現狀。
他說,現在有錢的人,寧願出去玩也不會再把資金去投入房產當中。人們都在反思:現在房產到底值不值得投資?現在需要買房的都是剛需,也有動遷戶拿動遷款買房的,只有這樣的人需要買房。「我估計往後房價還會持續跌下去。」
跨領域的通縮信號 豬肉與航空業的預警
十月本是中國大陸豬肉消費旺季,然而國內豬肉卻陷入「旺季不旺」的困境,期貨與現貨價格出現超預期下跌。
10月13日,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511收盤下跌2.88%,報11,125元/噸,續創歷史新低,年內累計下跌21%,較去年高點下跌逾40%。豬肉現貨價格自今年三季度以來也是「跌跌不休」,目前已跌破11元/公斤,報10.92元/公斤。
據《第一財經》報導,供需失衡導致豬價持續下跌,能繁母豬存欄量依然高企,而消費提振乏力,並且供應端充沛的現狀短期內仍看不到有所改善的跡象,預示短期豬價難有上漲動力,上市豬企不得不在9月提升出欄量以實現「以量補價」。
豬企三季度的業績將大概率出現同比下降,10月以來持續陰跌的豬價則為上市豬企四季度業績再蒙陰影。
財經博主「徽湖說房」10月13日表示,養豬的企業基本上已經在虧損了。豬農越養豬越虧,越賣不掉,這和房價暴跌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中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在焦慮,很多人處於失業而生活無望的境地。
十一長假剛結束,大陸航班公司機票的價格就大跳水80%以上。界面新聞報導,10月13日,查詢第三方售票平台數據發現,10月中下旬,從上海出發的多條航班線路推出「撿漏價」。其中,從上海到南京的機票從2295元降至482元,降幅接近80%;從上海和合肥的機票價從2700元降至486元,降幅達到82%。
解讀:經濟衰退、通縮、大蕭條已撲面而來 更可怕的還在路上
「徽湖說房」認為,中國經濟的通縮下滑對全行業全系統的衝擊,沒有一個領域能夠躲得過去。
他說,上述現狀釋放的信號說明,中國經濟衰退、通縮、大蕭條已經撲面而來。經濟大蕭條是一個全系統、全行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角落可以躲得過去的。很多地方政府的公務員的工資、獎金、績效都沒有了,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個人家庭,沒有一個是好過的。
中國大陸的樓市近幾年持續下跌。「徽湖說房」認為,房地產是經濟大蕭條中的一個重要的鏈條,它占的比重比較大,但它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各行業的大蕭條比房價的暴跌更可怕。雖然2025年中國人都感受到了經濟大蕭條,但這種蕭條才剛剛開始。「還沒有到真正恐慌的時候,洪水和災荒來到的時候,才是真正可怕的。」
中共喉舌罕見發8文談經濟 傳遞什麼信號?
中共四中全會在即,經濟問題成了左右政局的一大關鍵因素。為掩蓋窘境,黨媒《人民日報》自9月30日起,連續8天拋出8篇署名「鍾才文」的評論文章,吹噓「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
10月7日下午,「鍾才文」八連評剛刊發完畢,《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即發表題為「四中全會前,人民日報連發八篇鍾才文,傳遞什麼信號」的文章。
時政評論員九天劍的文章表示,《人民日報》的文章企圖將病入膏肓的中國形勢描畫成還有救的樣子。而黨媒如此密集發文談經濟,近年罕見。
「鍾才文」據信是「中央財經委文章」的諧音縮寫。九天劍認為,主管經濟的部門接到高層指令後,趕緊衝出來扭轉負面悲觀輿情,要為四中全會創造和諧氣氛。但口炮再響,想挽救中國經濟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全部熄火的糟糕透頂局面,為時晚矣。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