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川普政府与北京的贸易角力,终于迎来戏剧性降温。美中两国在瑞士日内瓦展开为期两天的高层贸易谈判后,于周一(12日)达成重大协议,宣布将大幅削减彼此关税,暂时按下长达数月的贸易战暂停键,也让全球市场松了一口气。就在中美关系重启之际,拉美三大经济体——巴西、哥伦比亚与智利的领袖也几乎同一时间飞往北京,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巴西总统鲁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北京毫不掩饰地表达:「我们无法接受美国总统试图一夜之间向全世界施加的那些措施。」
《彭博社》12日报导指出,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从高达145%调降至30%,为期90天;中国则把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降至10%。这一消息公布后,不仅激励美、中两国股市同步大涨,美元走强,甚至连川普政府也获得一丝通膨压力缓解的空间。
不过,这场胜利的主角不是川普,而是习近平。中国国家主席在面对美方强硬关税攻势时,选择拒绝妥协,坚持强势立场,如今成果斐然。研究机构Trivium China创办人麦卡弗(Trey McArver)就直言:「这可说是中国能盼到的最佳结果──美国退让了。」
习近平硬撑到底 反让川普压力山大
自川普上月宣布祭出34%的对等报复性关税后,北京一方面不为所动,反而选择降低关键利率、推出稳经济措施,同时派遣外交高层游说新市场,寻求出口替代方案。习近平更罕见地多次拒绝川普通话请求,即使面对外界压力也不改强硬立场。
反观川普,则饱受国内压力夹击,不仅金融市场动荡,连共和党内部也开始质疑关税政策是否会拖垮选情。川普12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语气明显放软,表示最快本周末可能与习近平通话,形容这是一场「全面重启」。
川普强调:「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我们不是想伤害中国,他们关闭了很多工厂,社会也很不安,他们很高兴与我们达成协议。」
中方几乎全胜 川普「缩手」应对
根据协议,美国同意中方设立一名贸易对口人,并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领导该机制;双方也将合作打击芬太尼走私问题,若配合顺利,美国可能进一步取消额外20%的关税。
这份协议几乎满足了中国所有核心要求,包括冻结先前宣布的惩罚性关税,并使中方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待遇与其他国家一致。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将这视为一场战略胜利,也为习近平的制造业与自力更生政策提供强而有力的背书。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中国研究副主任迪皮波(Gerard DiPippo)直言:「这次的教训是,经济实力才是关键。」
南美三国总统抢进北京 美国影响力遭稀释
就在中美关系重启之际,拉美三大经济体——巴西、哥伦比亚与智利的领袖——也几乎同一时间飞往北京,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引述英国《卫报》12日报导,巴西总统鲁拉率领11位部长与150多位企业代表,展开为期四天的访中行程,并表达希望与中国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鲁拉在北京毫不掩饰地表达:「我们无法接受美国总统试图一夜之间向全世界施加的那些措施。」
数小时后,哥伦比亚总统裴卓(Gustavo Petro)也抵达北京,第一站就前往中国长城,并宣示希望该国不再「只单方面看向美国」。裴卓说:「我们决定在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迈出深刻的一步。」
智利总统波里奇(Gabriel Boric)则预计出席中国与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国家共同体(CELAC)的高峰会。对此,巴西学者史佩克特(Matias Spektor)分析指出:「当美国背离自由贸易、采取掠夺性政策时,其他国家自然会选择与中国这样仍主张合作的对象往来。」
暂时停战恐不等于解决问题
尽管此次协议为市场带来短期利多,但专家普遍提醒,根本矛盾并未解决。美国对中长期贸易逆差、知识产权、补贴问题等此次仍未触及,未来双方能否在90天内达成长期协议仍存变量。
荷商安智(ING)银行因此将中国GDP预期上调至4.7%,但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邢自强警告:「这段暂停期可能会促使厂商提前出货与扩大生产,但长期解方仍具挑战。」尽管如此,中方的态度依然明确。中国社科院专家表示,在不触及国营企业等核心制度问题的前提下,中国仍愿意就其他贸易议题与美方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