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阅兵背后:历史叙事的再造与政治目的
2025年9月3日,北京举行一场盛大的军事阅兵,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习近平把这场阅兵作为向世界宣示中国全球战略定位与战后秩序主导地位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内巩固政权叙事的重要仪典。中共透过这次阅兵试图重塑二战历史叙事,不仅淡化美国与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还刻意凸显中共自居作为「主要战胜者」的形象 卫报The Washington Post。这改写历史的叙事不仅是政治宣传,更是地缘政治的关键战场。
二、在台湾看似平行却矛盾的叙事战
在台湾方面,对93阅兵多持批判态度,认为中共透过这场阅兵在历史战争中抹杀中华民国的实质角色。台湾学者指出,抗战胜利的重要性与历史主角应该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Focus Taiwan – CNA English NewsReuters。更有许多参战老兵亲口讲述:当年与日军殊死抗战的是中华民国政府领导的国军,而非尚未建立政权的共产党 ReutersTaipei Times。
三、「历史主导权」与「话语主权」的角力
这场阅兵等于是一场宣示:中共不仅要在全球舞台上重塑历史,还要透过这场秀抢占两岸在历史诠释上的主导权。北京展现的「中国胜利者」形象,是要推进「两岸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础。然而,台湾社会已对此高度警戒,认为这类历史策略具有强烈政治目的,与两岸心理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四、阅兵之外,台湾的沉默及其后果
尽管国共两边各自坚持历史版本,但国际社会并未给予中共阅兵过多掌声。台湾外交高层公开批评此举是「耗费庞大却缺乏史实根基的表演」。立场明确态度鲜明:即便两岸都曾为抗日付出,但阅兵者的历史定位与诠释权应该回归历史本身,而非成为政治工具。
五、阅兵过后的影响与反省
99岁老兵潘承发在纪念活动中发声:「我们给共产党提供武器,强化他们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角色。」他强调这种「抹除历史」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深深背叛。当共产党将自己塑造成胜利者,对抗日战争的史实将被重新书写并引导台湾年轻世代,严重影响两岸世代间的历史认知差异。
六、结语:历史不该成政治武器
2025年的93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更是一场历史叙事的攻防战。这场阅兵企图借「胜利」包装政权正当性,也掩盖了对历史正义的扭曲。历史不该被当作政治工具,唯有尊重事实、多元史观才能真正维持两岸历史公义与社会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