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厕所若在卫生纸上发现红色痕迹,或是粪便颜色异常,不应轻忽或置之不理。大肠直肠科医师陈信宏表示,血便有可能是肠道健康出现问题的警讯,应先冷静观察,再评估是否需要就医。并非所有血便都等同于严重疾病,但若忽视,可能延误潜在病症的治疗时机。
血便颜色不同 出血位置也不同
血便的颜色与出血位置密切相关。陈信宏医师指出,若呈现鲜红色,通常与肛门或直肠附近出血有关,例如痔疮或肛裂,特别常见于排便用力或长期便秘者。若血液颜色偏暗红,甚至与粪便混合,则可能来自肠道深部病变,包括溃疡性大肠炎或大肠癌。不同颜色的血便,代表出血来源不同,需要临床检查进一步厘清。
部分食物会让粪便颜色短暂改变,容易与血便混淆。陈信宏医师举常见的例子:包括火龙果、甜菜根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材,或含铁量高的猪血、保健铁剂,皆可能使粪便呈现红色或黑色。这类情况通常在数天内会自行恢复正常,不伴随其他明显不适。然而,若颜色异常持续超过数日,就需要提高警觉,避免单纯以饮食解释所有状况。
有「这些」症状 需立即就医
虽然血便并非全都属于重大疾病,但若伴随特定症状,就必须尽快就医。陈信宏医师提醒,临床上值得警觉的情况包括:血便合并剧烈腹痛、血便持续超过三天仍未改善、血便伴随发烧或呕吐,以及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这些征兆都代表肠道可能存在严重发炎或肿瘤病变,延误诊断可能造成后续治疗的困难。
陈信宏医师呼吁,若有反复或持续性的血便,应寻求大肠直肠外科、家医科或肠胃内科医师协助。医师会根据症状与病史,安排大肠镜、粪便潜血检查或影像检查,以厘清出血原因。正确诊断才能进一步决定治疗方向,例如药物治疗、内视镜止血或外科手术。避免自我判断与延迟就诊,是维护肠道健康的关键。
预防胜于治疗 生活与饮食建议
维持肠道健康的首要原则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陈信宏医师表示,均衡饮食、摄取足够蔬果与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与痔疮。多喝水、适度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高油、高盐与加工肉品摄取,可降低肠道发炎与肿瘤风险。
目前多数地区皆设有大肠直肠科门诊,能提供专业检查与治疗服务。医师会依患者需求进行完整诊断,协助厘清血便成因。专业医师的评估不仅能降低病情恶化风险,也能让患者获得安心,避免过度担忧或忽视病情。
血便成因多样 定期检查及早治疗病症
血便的成因多样,从单纯痔疮到大肠癌皆有可能。陈信宏医师指出,与其自行搜寻网络信息或忽略症状,不如透过医师检查获得正确答案。维护肠道健康需要饮食管理、生活调整与医疗协助的共同配合。正视血便,便是守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