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訊】(記者李淨報導)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中共當局進一步收緊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同時加強對財經言論的管控。
中共最高法院與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嚴格公正執法司法 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綱領性文件旨在強化司法與行政協同,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所謂「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但此舉被視為當局在經濟困境下加強對市場言論管控的最新舉措。
這份包含23條措施的文件涵蓋投資者保護、市場行為規範及司法行政協作等內容。其中,針對「小作文」即未經證實的市場傳聞或評論的條款尤為引人注目。
文件規定,若此類行為損害他人權益並構成犯罪,法院將支持受害人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並追究刑事責任。此舉被視為對近年來通過社交媒體快速傳播、引發市場波動的「小作文」現象的直接回應。
「小作文」通常指官方之外的來源不明、未經證實的市場傳聞、評論或分析,常在社交平台上廣泛傳播,對市場情緒與股價走勢造成影響。
該文件中關於「小作文」的措辭引發社會輿論對言論自由的進一步擔憂。
在大陸社交媒體上,有網民質問:「量化利用資金優勢控盤,算不算操縱股價?」還有網民說:「小作文都是走外網的,怎麼抓?」「法律制裁針對的是人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近年來,中共持續加強對網絡財經信息的管控。2021年,中共網信辦啟動「清朗」系列整治行動,針對財經類自媒體、商業網站等平台,打擊所謂「歪曲解讀」經濟政策或「唱空」中國市場的內容。此後相關政策逐步升級,大量自媒體帳號遭到限制、關閉。
這些舉措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與市場秩序平衡的廣泛爭議。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強化資本市場監管的背後,是對經濟下行與外部壓力的雙重焦慮。
對於中共輿論管控,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曾在海外社交媒體平上說,中共硬生生把整個大陸變成「啞巴沉寂土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講席教授謝田此前對表示,中共向來害怕被人揭穿經濟造假,哪怕就是自媒體報導海外真實的數據,也都會映襯出中國經濟的不景氣,這些都會令中共害怕,因為政治、經濟向來是連繫在一起的。
責任編輯:葉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