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訊】(記者李淨綜合報導)5月15日,「娃哈哈純淨水由今麥郎代工」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迅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也將飲料行業代工模式的隱憂推向公眾視野。
事件起因於一段網絡視頻。有消費者發現,購買的娃哈哈純淨水竟標示由今麥郎生產,不禁發出疑問:「我為什麼不直接買今麥郎的純淨水?」類似質疑聲迅速在社交平台蔓延。
據《證券時報》和《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自2024年起,陸續有消費者反映,市面上的娃哈哈純淨水由今麥郎旗下的隆堯、河源、咸寧、湯陰等多家分公司代工生產,且包裝細節與娃哈哈自有工廠產品略有差異。
針對質疑,娃哈哈於日前發布聲明,證實曾與今麥郎確有代工合作關係。但由於代工期間部分批次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檢,已於2025年4月終止與今麥郎的合作。
這一回應雖然澄清了事實,卻也在無形中承認了品牌在質量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進一步質疑。
這一回應並未平息爭議。部分網友認為,「既然是今麥郎生產,為何不直接選擇原品牌?」與此同時,也有聲音指出,代工在飲料行業早已司空見慣。
網易於5月15日發表評論文章《娃哈哈,把鍋甩給了今麥郎》,文章說,作為娃哈哈的「金字招牌」,其純淨水採用多層深度過濾和國際先進的RO反滲透技術,能有效去除水中雜質,但這些技術也帶來了較高的生產成本。
文章進一步揭示,娃哈哈純淨水長期面臨利潤微薄的困境。在競爭對手農夫山泉去年推出降價促銷策略後,娃哈哈被迫跟進降價,這對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在此背景下,選擇今麥郎代工被視為一種降低生產成本的戰略舉措。
與此同時,觀察者網的評論文章說,近年來娃哈哈頻陷輿情風波——從產品質量爭議、員工維權、內部管理動盪,到品牌戰略混亂,與宗慶後時代的管理形成鮮明對比,令人唏噓。
根據灼識諮詢發布的報告,2023年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份額排名中,農夫山泉居首,占比23.6%,其後依次為怡寶(18.4%)、景田(6.1%)、娃哈哈(5.6%)與康師傅(4.9%)。
儘管代工模式有助於提升產能與降低成本,但也帶來配方外泄、品質不穩等風險。有微博評論表示,代工必須將生產流程和技術外泄至第三方企業,一旦質量監管鬆動,極易影響品牌聲譽。娃哈哈此次因質量問題終止代工合作,成為該風險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