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訊】(記者紀語安綜合報導)近來「不婚不生」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過去十年間,中國結婚率幾乎一直在下降,去年更是暴跌近21%。
根據民政部統計,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約610萬對,這是自1986年以來的最低紀錄,還不到2013年高峰的一半。今年第一季,這個下降趨勢還在持續。
結婚率下降 單身率上升
人口統計學家何亞福(He Yafu)表示,2023年30歲年輕人中未婚的比例達到30%,相較於十年前,這個比例僅為15%。如今,企業瞄準「單身經濟」,為單身人士量身定做家用電器與度假規劃等各種產品。
根據上海Daxue諮詢公司的數據,中國婚禮產業規模已從2019年的5,240億美元高峰萎縮至不到4,000億美元。蜜月旅行和婚禮前健身課程等相關費用,去年降至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低於疫情期間的水平。
據彭博社報導,在北京從事婚禮策劃行業的高女士表示:「生意一落千丈。」她的婚禮公司去年大約只有100位客戶,遠低於2012年高峰時期近2,000位的數字。
專家警告,未來幾年人口下滑的趨勢將加速。 (Frederick J. Brown/AFP/Getty Images)
龍年新生兒人數反彈
在出生率方面,2024年,中國新生兒人數為954萬人,較前一年增加52萬人,終止連七跌。但總人口數仍然連續第三年減少,這是因為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數。
去年新生兒人數增加,部分原因是因為龍年生育率提高,但即便如此,這也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新生兒人數第二少的一年。
何亞福分析:「許多年輕夫妻在新冠疫情三年期間沒有生育,拖到2024年才生下龍寶寶,這是去年生育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我估計2025年新生兒人數將恢復下跌趨勢。」
彭博社報導,專家警告,未來幾年人口下滑的趨勢將加速。
為何選擇單身?結婚生子成本高
儘管各地推出不少結婚生育補貼,但難以挽回低迷的結婚生育率。年輕人因為結婚成本高、青年失業率高、經濟不景氣等原因,普遍感到結婚生育很困難。
28歲的北京單身打工族小秦接受《自由亞洲》的採訪時表示,結婚生育補貼只是小恩小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無法成家的問題。
小秦說:「不願意結婚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是生活成本太高了。在北京來說,在這邊一萬元(月薪,人民幣)已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了,但是如果是外地人的話,你想想一萬元,多少年你也買不起一套房子。比如說結婚生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子每個月奶粉需要多少錢,都是很大的一筆錢啊。」
小秦進一步表示,生活在中國,就像在一個大監獄一樣,他和身邊的朋友都活得不開心,根本沒有理由要生小孩,不想要下一代像自己一樣活著受苦。
圖為2024年1月5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公園,一對父母和三個孩子在一座新裝修的雕像旁合影。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人口下降加速,正面臨巨大的人口危機。(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年輕人自稱「最後一代」引發共鳴
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此前接受採訪時分析,現在中國許多年輕人生活非常艱難,承受三座大山的重壓:教育,買房,醫療。
馮崇義指出,經歷過COVID-19疫情的封控,年輕人認為在中國大陸生活沒有自由,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是犯罪行為,很多人有能力的也不生孩子,加劇了生育率下降的趨勢。
在2022年5月上海封城期間,幾名防疫人員威脅上海一對年輕夫婦,如果不去集中隔離要受到「治安處罰」並「影響三代」。這對年輕夫婦回應說:「這是我們最後一代。」這句話很快引發眾多中國民眾的高度共鳴,顯示許多中國人不再生育,不希望下一代繼續成為極權統治之下的韭菜。
高壓環境下 民眾自比韭菜、人礦
普通的中國人,常常自稱「韭菜」,即使適應環境、努力生長,但長大之後仍然只有被收割的命運。可悲的是,韭菜易生長,割了還長,一茬接一茬,下一代仍然逃不過這個惡性循環。
另一個流行語是「人礦」,在2023年前後流行,顧名思義,是作為「礦」而存在的人。礦是消耗品,不可再生,把人當礦,意味著一切都可被掠奪利用,是「生下來就被當作消耗品使用的人」。
2024年上映的紀錄片《國有器官》揭露了中共活摘器官的罪行,資料顯示,中國存在著龐大的活人器官供體庫。最早,活摘器官殘害的對象是法輪功學員,現在已經延伸到了中國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學生,甚至是嬰兒身上。
生活在這種充滿各種壓力的環境中,中國年輕人放棄結婚生子,可說是一種無形的抵抗。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