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陕北榆林,那是一片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土地,民风淳朴,历史悠久。这里曾是长城的边塞,也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屏障。然而对我而言,家乡还有一段被中共故意掩盖的黑暗历史——那就是,延安政权曾在我的故乡,大规模种植鸦片,以毒品为生,为他们的「革命事业」输血。
在1940年代,尤其是陕北地区,中共组织农民种植鸦片,甚至设立了专门的「烟土局」来统一管理。这并非空穴来风,我的家乡榆林和延安,曾是鸦片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更令人震惊的是,绥德警备司令部的指挥官带领359旅的部队,在南泥湾地区亲自参与鸦片种植。这一事实由许多当时的目击者和后来的历史研究所证实,成为中共以「革命」之名,行毒品交易之实的直接证据。
中共的鸦片种植不仅仅局限于地下,他们甚至大肆宣传利用鸦片获取资源。根据中共自己的档案与历史记录,延安的鸦片收入一度占据了当时中共财政的三分之一,这使得鸦片成为了中共政权所谓「抗战」与「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来源。毛泽东在1942年的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鸦片是我们与敌伪斗争的重要经济工具,是解决财政赤字不可或缺的手段。」这段话反映了中共高层对鸦片贸易的默许与依赖。
中共不仅仅是种植鸦片,还通过鸦片走私进行资金运作。据多方史料记载,延安地区的鸦片贸易通过榆林等地,向其他地区输送。这些鸦片不是自用,而是通过秘密管道卖往敌占区或中共控制区,换取所需的军火、物资和金钱。
前绥德警备司令带领的359旅和其他中共部队在南泥湾种鸦片的事件,充分暴露了中共政权的虚伪与双重标准。南泥湾曾是中共的「抗日根据地」,却也成了鸦片的生产基地。事实上,南泥湾的鸦片种植不仅仅是为了应急需求,更是为了支持中共日益扩张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共在这一地区的鸦片种植,揭示了其政权对毒品经济的依赖。
历史学者和一些当时的亲历者们也不断披露这一真相。南泥湾的农民与军人都知晓,这片原本应是农业生产基地的土地,已被中共政权转变为鸦片种植园。为了「革命」,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利用毒品换取生存资源。
今天,中共在世界舞台上频繁标榜自己为「禁毒先锋」,但鲜有人知道,它的历史上曾经如此深深地与毒品交织。作为陕北榆林人,向大家讲述这一切。中共的胜利并非源于人民的支持,而是建立在谎言、毒品和剥削之上。
愿自由的阳光,终有一天照进黄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