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棒球星大谷翔平,是近来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完美化身为投手、打者兼具的「二刀流」!而事实上,他的身体组成,也是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他身高193公分,体重约95公斤,如果照BMI(身体质量指数)来算,为25.5属于「过重」范围,但相信没有人会说他胖,只会说他非常强壮。预防医学机构心脏内科主任施奕仲医师表示,这正是BMI的局限:无法区分肌肉与脂肪的差异。因此,真正影响健康的关键,不在体重数字或是BMI,而是体脂肪,甚至要进一步考虑:体脂肪的「量」与「分布位置」。
体脂过量有两种 病态脂肪病和脂肪质量病影响不同
施奕仲医师说明,体脂过量,俗称过重或是肥胖。近年有两个学术用语被用来解释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1)病态脂肪病(Sick Fat Disease),因白色脂肪过量囤积在腹部,导致身体慢性发炎、胰岛素阻抗、代谢症候群,进而成为心血管疾病;(2)脂肪质量病(Fat Mass Disease),因为脂肪量过多,造成身体结构性的负担,例如因过胖导致关节承重过大而磨损、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体脂过高,通常都来自于长期热量过剩,因此,控制体脂率比单纯减重更重要。
体脂堆积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压力也会使内脏脂肪过高
体脂肪堆积的位置,有脂肪多堆积在皮下的皮下脂肪,以及脂肪集中在腹部、包围脏器的内脏脂肪。值得注意的是,内脏脂肪过高的成因不是只有吃进过多的热量。有些人明明看起来瘦瘦的,但却也有内脏脂肪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长期慢性压力过高,压力荷尔蒙皮质醇(Cortisol)大量分泌,促进腹部脂肪堆积,形成「压力型肥胖」。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只要内脏脂肪过高,就是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子。
量测内脏脂肪促进有效自我监督 居家可测腰臀比
而该如何量测内脏脂肪呢?在数据准确性上,做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黄金标准,然而价格过于昂贵,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全身身体组成分析(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相对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检测选择。但施奕仲医师更推荐在家自行量测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男性需<0.9,女性需<0.8)或是使用家用体脂计量测体脂,每周量测更有助于自我监督自身的体态。
改善内脏脂肪比减重有效 运动、纾压、定期检查是好习惯
施奕仲医师提醒,预防心血管与代谢疾病的关键,不在于减重多少公斤,而在于改变内脏脂肪的囤积位置与比例,从每天的零碎时间开始运动、调解压力,量测腰臀比的变化,加上定期的心血管健康检查与预防措施,就能远离各种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