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最平常不过的动作,但走路状态其实隐藏很重要的健康警讯。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表示,依据《刺胳针.老龄健康》研究资料,走路姿态的改变,显示的不只是老化,也可能是大脑某些地方出了问题,甚至可推测为失智前10年所显露的端倪。尤其一旦出现拖着走、碎步走、晃着走、跛脚走等状况,建议务必就医检查确认,以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减缓。
80岁以上长者失智率逾2成
黄轩于脸书专页「黄轩医师 Dr. Ooi Hean」发布的录音档内容指出,据卫福部资料,台湾65岁以上长辈失智症盛行率约为8%,但是年纪越大,比例就越高,到了80岁以上,甚至已超过23%、达四分之一比例。但您可能没想到,在您或者您关心的长辈记忆力开始明显变差前,可能整整10年前,走路的方式已经悄悄透露失智风险的线索。也就是说,观察走路姿势,与大脑健康其实很有关系。
黄轩所发另则录音档内容也提及,依据研究资料,步态改变可能不只因为年纪大,而是大脑健康出问题。简单来说,大脑里有很多不同区域,像是额叶、基底核、小脑等,这些区域都要很精密的一起运作,所以当大脑某个地方,比如说负责动作、计划或者平衡感的地方生病了,走路方式自然也可能出现异常。
碎步走恐与帕金森氏症相关
黄轩进而特别强调,相关研究也指出4种异常步态,可能预示大脑健康问题,例如:拖着走可能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关;碎步走则可能指向帕金森氏症;另,若出现跛脚走、晃着走,也显示步态异常,并建议及早进行诊断。
至于一旦罹患失智症,有机会减缓病情吗?黄轩表示,依据研究内容,罹病者可尝试实行以下非药物方式介入:
●认知训练与职能治疗:透过脑力活动、回忆治疗、社交团体互动等方式维持语言与社交能力。
●规律身体活动:每周运动2-3次,每次30-45分钟至150分钟,例如:散步、有氧、太极拳、瑜伽等,可提升脑部血流、肌力和平衡功能,减少退化速度。
●健康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多摄取膳食纤维、深海鱼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肠道健康并降低发炎,且有证据显示对认知功能有益 。
●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有效减缓失智进程。
●维持社交与心理健康: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互动、学习新事物、保持良好睡眠与压力管理,可推迟认知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