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香港脚(足癣)患者都有类似经验:擦药时症状暂时缓解,一停药却又重新出现。翰鸣堂中医诊所院长赖睿昕在新唐人电视台《她健康》节目中指出,香港脚并非单纯皮肤问题,而是一种「身体内环境失衡」的警讯。若忽略体质调理,霉菌容易再次增生,甚至引发灰指甲等更难处理的问题。
她并分享了简单的泡脚方与有助改善体质的饮食法,帮助改善及预防香港脚。
从体内原因看香港脚
赖睿昕表示,香港脚会反复发作,主要与两项内在因素相关,若不改善,外用药物效果往往只能短暂维持。
1. 免疫力下降
皮肤是人体抵抗环境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屏障。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对于外来的细菌、病毒或霉菌的抵抗力就会减弱,使得霉菌更容易入侵并大量繁殖。
2. 体内湿气过重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过重会促进霉菌滋生,即使短暂使用药物抑制了霉菌,只要体质这个根本环境没有改变,霉菌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此外,脚部因为长时间被鞋袜包裹,潮湿闷热,因此成为霉菌容易滋生的部位。
湿气重的体质通常分为两种:
1. 寒湿体质特征:容易疲累、精神不济,排便质地黏腻但气味不重。
2. 湿热体质特征:排便有较重的臭味。
香港脚常与「汗疱疹」混淆。汗疱疹虽然也会出现水泡与搔痒,但与霉菌无关。赖睿昕指出,简单判断方式如下:
香港脚:主要集中在脚部发作。
汗疱疹:常同时出现在手与脚。
睡前使用9味泡脚方
赖睿昕指出,中医治疗香港脚采取「内外夹攻」的策略。内服药物用以调理体质,从根本改变霉菌的生存环境;外用则以中药泡脚方,直接作用于患部。
她推荐了一款由9味药材组成的泡脚方,具有清热利湿、杀菌的效果。
药材:地肤子、蛇床子各40克,藿香、大黄、苦参、黄柏、百部、土茯苓、明矾各25克。
使用方法:
1. 将药材用布包起来,放入锅中,加入2升水,以小火煎20分钟,煎煮成药液。
2. 每次取适量药液泡脚,水位只需浅浅盖过患部即可。
3. 剩余的药液可以冷藏保存,需要时取适量加热后使用。
赖睿昕建议在睡前半小时泡脚,此时泡脚能促进脚部循环,不仅有助于药性吸收,也能帮助入睡。
改善体质的饮食方
想从饮食上改善湿气重的体质,赖睿昕推荐「四神汤」。四神汤由茯苓、淮山、莲子、芡实组成,这些药材能有效改善肠胃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排除湿气。
四神汤(4人份用量):
材料:茯苓、淮山(干淮山)、莲子(去芯)、芡实各15克。
做法:将药材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2升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煲1至2小时,出锅后即可饮用。
不过要注意:由于四神汤有利水、去湿的功效,因此不适合因水分不足而便秘的患者,有可能会让症状更加严重。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赖睿昕建议多补充富含维他命C的水果,以及含有微量营养素的深色蔬菜,这些有助于强化皮肤的保护屏障,提升免疫力。
香港脚多久可以根治?
与西医依感染类型(如水泡型、角质化型等)分类不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中医师会透过望诊、闻诊、问诊与切脉,全盘了解患者的体质状态,包括气色、舌象、排便习惯与睡眠质量等,再决定治疗上使用不同的内服药方。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即使两人症状相同,中医仍可能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处方,这也是中医强调个别化治疗的原因。
赖睿昕表示,在中医内外调理下,治疗香港脚通常需要3个月至半年。相较于某些西医抗霉菌口服药可能带来肝脏负担,中医治疗方式较为温和,着重改善体质,从根本上改善足部健康。
香港脚三大恶化因素
若要预防香港脚恶化,赖睿昕强调,必须留意以下3个关键因素:
1. 环境湿气:下雨天,若穿着不透气的鞋袜,会让脚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加重病情。
2. 身体湿气:经常摄入冰凉饮品、辛辣、油腻的食物,会使体内湿气加剧。
3. 免疫力下降:熬夜、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的行为,都会让霉菌有机可乘。
香港脚若未妥善治疗,霉菌可能蔓延至指甲,演变成灰指甲。家中长辈若有慢性病,因免疫力或血液循环较差,更容易发展成灰指甲。加上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肝肾功能不佳)可能不适合口服抗霉菌药物,只能使用外用药,治疗时间会拖得更久。
选对袜子鞋子防香港脚
赖睿昕表示,正确选择鞋袜,也是预防香港脚的重要一环。
1. 袜子:建议选择吸汗能力好的纯棉袜。若有运动习惯,可以在运动后更换一双干爽的棉袜。若家中有香港脚患者,应将袜子分开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2. 鞋子:建议选择天然皮革,通常比合成皮更透气。若有香港脚问题,建议准备多双鞋轮换着穿,让鞋子有时间保持干燥;在家中可穿着露趾拖鞋,保持足部通风。
破解香港脚常见迷思
关于以下一些有关香港脚的迷思,赖睿昕逐一进行了破解:
1. 脚痒、起水泡就是香港脚?
答:不一定,也可能是汗疱疹。
2. 穿香港脚患者的鞋子就会被感染?
答:不一定,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免疫力。免疫力好的人,不见得会被感染。
3. 勤洗脚能预防香港脚?
答: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反而可能让保护力下降。
4. 用醋或盐泡脚能杀菌?
答:若想达到效果,所需的浓度过高,反而会过度刺激甚至伤害皮肤,不建议轻易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