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訊】(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川普(特朗普)自今年1月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已經對中國商品加徵總計20%的關稅。美國公司正紛紛行動起來,以應對額外關稅的影響,並為更多的潛在關稅做好準備。他們一方面積極與中國供應商談判降價問題,另一方面也開始轉移生產,以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一些公司還表示,將會把上漲的成本部分轉移給消費者。
川普表示,將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屆時,可能會對中國商品再徵收額外關稅。目前尚不清楚對華關稅屆時會漲到多高,但美國和中國企業都在尋找應對方法,重新權衡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家居用品零售商「Williams-Sonoma」的首席財務官傑夫‧豪威(Jeff Howie)本月告訴投資者,「從我們的供應商那裡獲得價格讓步」是首要任務。豪威說,該公司將繼續把採購從中國轉移出去,而且已經減少了中國製造商品的比例:從2018年占庫存的50%減少到23%。他表示,他們還將擴大在美國的生產,並「將有針對性的價格上漲轉嫁給我們的客戶」。
川普總統一直在鼓勵外國企業到美國生產,以避免美國關稅。
Pottery Barn店主是幾家採取行動的美國零售商之一。好市多(Costco)和沃爾瑪(Walmart)已要求供應商降價。降價要求以及將生產轉移到其它地方的舉措,凸顯了大公司在川普發動的第一次貿易戰(川普第一任期內)和COVID-19爆發後如何增強其供應鏈的彈性和靈活性。
美國和中國企業表示,最新關稅加速了始於川普第一任期的生產多樣化進程。家得寶(Home Depot)首席執行官泰德‧戴克(Ted Decker)表示,在過去七年中,許多供應商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出中國。大約三分之一轉移到東南亞,三分之一轉移到墨西哥,三分之一轉到美國。
對於零售商來說,特別是那些嚴重依賴中國製造業的零售商,受關稅的影響將更大。美國連鎖折扣店「Five Below」約60%的產品來自中國,儘管該公司盡最大努力減輕影響,但預計今年的毛利率將下降一個百分點。「Five Below」的財務主管克里斯蒂‧奇普曼(Kristy Chipman)告訴分析師,公司正在考慮與供應商重新協商價格、轉移生產並提高部分店內價格。
「最近宣布的關稅範圍和幅度都很大。」她說。
中國寵物食品製造商「佩蒂動物營養科技」(Petpal Pet Nutrition Technology)告訴投資者,其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工廠「現在可以完全接過美國客戶的訂單」,並且「不受關稅影響」。
很多台灣企業也正在將中國大陸的生產多元化,加大在泰國和印度等國的投資。
據「日經新聞」(Nikkei Asia)報導,台達電子計劃到2028年投資5億美元,主要在泰國投資。該公司在泰國邦浦工業區(Bangpoo Industrial Estate)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
台達電子(泰國)首席執行官鄭安(Victor Cheng)說,「我們計劃在各大洲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並與供應商合作,鼓勵在當地建立製造中心,確保供應鏈具有更大的彈性。」
富士康是另一家進軍泰國的台灣企業。富士康計劃投資105億泰銖(約合3.15億美元),開始在這個東南亞國家生產用於芯片製造設備的閥門和其它部件。
台灣力晶積成電子製造(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去年與印度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合作,依靠一項價值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 state)建立了第一個半導體製造廠。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