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港股市跌跌不休,中共本周连番推出救市措施,但实际的效果多方质疑。分析认为,中南海对此恐慌,救市成了政治行为,但市场要看的是经济复苏,习亲自抓经济令外界不安,他们信息丧失,中国经济危机难解。
中港股市暴跌 北京连番救市 中南海恐慌?
周五,沪指全日在2900点关口附近窄幅争持,盘中曾跌至2890点,收市升0.14%或4点,报2910.2点,深证成跌1.06%、创业板指跌2.23%。沪深两市成交额8286.9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一日缩量627.4亿元。
自2020年以来,沪深300指数已跌掉了超过1/3。包含许多中国上市公司的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10%,成为亚洲表现最差的主要指数。
中国A股三大指数之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日前一度跌至2735.37点,刷新2020年4月以来的新低。
彭博社说,中港股市自高峰期以来损失超过6兆美元,总市值回落至2020年水平。这个暴跌揭示了习当局的一个痛苦事实: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悲观绝望,他们的悲观情绪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
北京当局急于遏制股市崩盘,同日宣布降准、降息。周三(24日),央行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1月25日将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周四(25日)央行宣布将要再降准2码。
此前,周二(23日)传出官方研议动用人民币2兆元救市,在利多消息刺激下,中国A股三大指数接连两日周三周四以小红作收。
对于北京试图平息股市暴跌,法广援引法国世界报上海通讯员西蒙‧勒普拉特的报导说,「中国的权力中心、北京的中南海弥漫着恐慌的气氛。」
北京措施足以促经济反弹?专家质疑
这些救市措施是否足以促使经济持续反弹?国际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仍怀疑。
近期中国出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趋势。房地产低迷,12月房价跌幅创近九年来最大。出口陷入困境,外资撤离,人口不断减少,还有大量失业的毕业生。
更重要的,彭博社认为,尽管当局似乎愿意介入以支持市场,但他们已明确表示不再使用债务刺激来推动房地产行业和更广泛的经济成长。政策措施一直很温和,国家安全正成为与经济成长同等重要的优先事项。
Rayliant Global Advisors Ltd.首席投资官Jason Hsu说,北京政策转变导致 「信贷退出市场」,因为大量贷款与房地产挂钩。「这对财富产生了全面的负面影响,导致信心萎缩–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对未来感到悲观。」
所谓从国企的外汇储备中抽取2万亿元人民币紧急基金的传言。勒普拉特表示,这一计划尚未得到确认,但似乎毫无希望:北京不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还无法保证成功。2015年类似基金并没有避免市场长时期的矫正。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27日对大纪元表示,向市场投放资金通常是一个短期效应,但是真正要让整个经济好起来,要看的是,「实际的经济消费力道有没有起来,包括房地产恢复,民众消费提升,如果都没有,可能需要再下更多猛药;如果都没用,中国经济就进入病入膏肓状况了。」
「事实上股市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橱窗,所以你股市救不起来,那这个国家经济今年的展望就会很差。」
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是关键问题
但是,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才是关键问题。中共国家统计局周六(27日)公布,中国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较2022年下降2.3%,是连续第2年下降。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下降6.7%。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市场学教授谢田27日也对大纪元表示,股市所依赖的是经济基本面,如果企业都不能盈利,股票的真实价值就成问题,这个不解决,那些措施都是空话。
谢田说,「基本面投资,现在连中共自己都知道这种浪费性投资不能继续了,才开始叫停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投资不灵、进出口不灵,失业继续严重,消费起不来,三驾马车熄火,所以经济的基础实际上是已经在崩溃之中。」
谢田认为,中共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徒劳的,中国面对现实就是要准备好到2024年、2025年的经济继续衰退,走入谷底以后,如果有这种政治结构上的改变,经济的萎缩才有可能改善。
股市成政治问题 习亲自抓经济引担忧
李强周一(22日)紧急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反复强调采取措施稳市场、稳信心,并于本周频频出手干预股市。《华尔街日报》说,这显示北京对于股市的表现感到不安,持续下跌的股市「已经成为政治问题」。
彭博则认为,这个暴跌揭示了习当局的一个痛苦事实: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悲观绝望,他们的悲观情绪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
但是,或许这也是自作自受。《华尔街日报》社论说,股市跌跌不休直接跟习近平有关:「习近平时不时打击大型科技等行业,否则这些行业本应成为中国股市的顶梁柱。」
「投资者永远不知道下一家热门公司何时会受到监管和政治检查,也不知哪个高管会失宠并失踪数月或更长时间。对香港刚刚萌芽的民主和法治的压制正在将投资者吓得撤离香港市场。」
独立经济学家、中国事务专家乔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分析,「北京政府似乎不知道该做什么。」他补充说,「人们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市值估值没有信心,这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决策的过程缺乏信心。」
习李放话 外界不安 信心尽失 危机难解
此外,高层近日一些言语也让市场不安。1月16日,李强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说,中国是在「避免重大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达到5.2%增长率的。勒普拉特表示,「这足以浇灭那些仍在等待2024年中国会对经济活动强劲支持的投资者的希望。」
1月16日,习近平宣称,「金融监管必须有齿有刺,要坚决打击腐败,严格防范道德风险。」法广说,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不断加强控制,这无法让人放心
而习展示了对股民利益得失不在乎的态度。《人民日报》周二报导习的讲话说,「马克思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这也是脱实向虚的深刻警示。」并说要「筑牢制造业」。
习近平亲自抓经济并钟情于制造业,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看来凶多吉少。「痴迷于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习近平宣称,此类技术将成为『经济的支柱』。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繁荣很可能导致贸易战。」
彭博社认为,权力日益集中在共产党高层的迹象表明,政府官员可能难以迅速应对危机。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研究兼任教授弗兰克‧蔡(Frank Tsai)表示,「习应该关心,党的看法是否与中国和全球投资者的看法一致。」
中共官方近日公布去年GDP增长5.2%,广受质疑。谢田认为,中共连这种最基本的经济数字的真实面目都不敢让人们看到,实际上只会加大外界对中共、中国经济真实面目的怀疑,期待外界对中国经济付诸信心?肯定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