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訊】(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歷經三年的金融整治與反腐並沒有停滯的跡象,最近外媒又爆出當局將削減三大金融監管機構員工薪資與公務員看齊的消息。專家表示,這不僅是經濟政策調整,更是為了削弱了西方的影響,讓金融系統更加愚鈍並絕對政治忠誠,後果與大躍進、文革相似,最終會走向失敗。
金融業再傳集體降薪
路透社1月14日報導,中共當局將削減三大金融監管機構員工薪資,降幅約為50%,降薪後三大監管部門薪酬水平,預計將與公務員薪酬看齊。
金融行業的降薪已經經歷了數輪,降薪使這個行業的風光不再,甚至被嘲諷為「金融老鼠」(finance rat)。也有不少人因此轉行,自2022年底以來,廣義金融行業員工人數已減少近15,000人,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在金融監管機構大幅減薪正值中國經濟放緩之際,與此同時,當局一直在尋求刺激消費來重振放緩的經濟,公務員本月初意外加薪,平均月薪增加約500元。
圖為2024年2月8日北京中共證監會大樓。(Pedro Pardo/AFP)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表示,削減金融機構的薪資也不是第一次了。這反映出習近平的一個認知,他認為銀行大概就是借錢跟存款的,並不需要太多的薪水。
王國臣表示,中國金融業的薪水以前是很高的,尤其是高層,主要原因是炒作房地產或一些金融商品。習近平打壓房地產、金融衍生品、股票的時候,這些人的獲利就有限了。
「公務人員之所以加薪,是去年10月份的地方置換債有關,他覺得地方政府財政應該稍微得到緩解,可以補足之前公務員的減薪。如果公務員都不高興了,中共政權就會更不穩,同時也希望能夠鼓勵內需市場或消費。」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表示,北京當局在經濟增速放緩,財政壓力加大背景下,對金融業降薪跟清洗,不僅是經濟政策調整,更是政治上的管理手段。
他認為,首先北京覺得金融是國家核心資源,必須牢牢控制在黨的手裡。通過大幅度降薪,迫使金融從業人員放棄市場化的高薪文化,將金融系統變成黨管金融的工具;其次,北京的金融監管部門長期以來由西方經濟學技術官僚以及市場化經濟的精英主導,降薪背後也是在打擊市場派,清除西方經濟學的政治信號。
「公職人員加薪與金融業降薪形成對比,說明當局希望縮小體制內外的收入差距,推動意識形態一致化。」
不停歇的金融反腐
自2021年8月以來,中共當局提出了所謂「共同富裕」,這個說法還被寫進在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
之後包括房地產、教輔、電子遊戲、娛樂行業及互聯網巨頭等等,都遭到了整頓和打擊,均以「共同富裕」之名。
在房地產、教輔行業先後成為靶子後,醫療腐敗成為重點關注領域,當局試圖用反腐來轉移社會矛盾。
但與醫療反腐草草收場相比,中共對金融領域的反腐,不斷擴大與加深,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根據中共的國家監委網站不完全統計,2022年金融系統接受審查的幹部70餘名,2023年達到101人,2024年至少有97人被查。
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自2022年以來,當局已對五百多名金融界人士展開調查,其中包括監管機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人員。有些人已經退休多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王國臣授權)
王國臣表示,按照習的個性,他有這麼大的權力當然要時不時整肅一下。他需要金融專業人才來處理金融問題,可又擔心他們會結黨,威脅到他的政權。就變成有保有壓,這是習近平標準的個性,叫做既要、又要、還要,既要有專業能力,又能夠忠心做事,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金融反腐我們也有盤點」 ,王國臣說,除了被抓、被起訴之外,同時也安排國有大銀行有經驗的副行長,去地方當主管金融的副省長或副市長,現在大概有17人。其中還有三人調任到中央當部長,變成行長和政府職位互換,形成獨特的金融官僚體制。
「但習認為金融是虛的,也沒有打算真的去提拔他們的地位,事實上他們有個天花板上線,進入不了所謂的政治局。」
《華爾街日報》引用專家的話說,習近平的金融反腐行動往往更多的是瓦解權力網絡,並警告誰才是真正的掌權者。被清洗銀行家的繼任者往往缺乏西方經驗,他們是因為政治可靠而得到提拔。
「如果你調查一個人過去20年的行為,你真的能找到一個完全清白的人嗎?」一位前外資銀行中國高管表示,「這是選擇性執法,這是政治。」
黃大衛表示,選擇性執法本質是政治清洗,「被清洗的大部分金融高管,都屬於過去學習西方經濟學、崇尚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既得利益群體。現在新提拔的背景都以黨校為主,比較遵從社會主義經濟學,聽話、能力低下但政治上可靠,這種人對於高層的依附更加徹底。」
黃大衛指出,金融行業擁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權力,同時非常專業化。對北京來說,它既有技術上的複雜性,與各行各業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政權的穩定僅次於軍隊和宣傳,所以北京把它看得比其它都重要。
「目前北京通過清洗舊有勢力的網絡和裙帶關係,確保整個金融服務業向黨需要的地方流動,避免出現割據權力的金融寡頭,威脅到中央權力。」
去西方化
中國金融行業最初的設計是對標西方的行業標準,但中共黨魁則認為,金融業過於注重自身利潤,應該服務於共產黨和國家的需要,而不是銀行家及其客戶的利益。
王國臣表示,習的目的就是金融的這些人不要去炒作,乖乖的去做好放貸、專心處理金融風險就好了,再多的習都不要。
「在胡時代或習早期,還強調金融科技創新,現在很久沒聽到這個名詞了。他沒有把金融當作是國家發展的重點行業,只想去發展製造業。」
圖為2022年6月16日,紐約華爾街一隅。(Yuki Iwamura/AFP via Getty Images)
黃大衛表示,北京對金融行業的核心理念是,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為黨和國家利益服務。但這兩者又不是實體,主要是把所有的實權都歸向一人一中心。
「金融行業長期以來受到國際金融規則、市場化的邏輯和經濟規律的影響,這與天鬥與地鬥的革命思想相違背,尤其與領導人的想法相違背,領導人希望改變經濟規律,改變市場規律。」
黃大衛表示,清洗那些市場派和西方經濟學院派,是為了削弱了西方的影響,讓金融系統更加愚鈍並具有絕對的政治忠誠;北京同時也擔憂,當金融放開和資本缺乏管理的時候,會令中國萌生一些跟中央職權對抗的金融寡頭或者金融勢力;通過對金融的管理權、決策權、日常運營權的高度統一集中化,北京可以更有效控制從國有資本到市場資本每一分錢的流向,避免資本外流或金融風險問題。
「北京也想改變金融規則,創造社會主義金融規律。未來經濟的崩潰,它也可以重新創造以一個新名詞去解釋,只要牢牢把握定義繁榮和增長的定義,就可以任意塑造金融規則。」
最終會走向失敗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許多經濟學家和銀行家擔心,此次調整將抑制推動中國經濟的活力,因為金融家和監管機構將變得更加保守。
中國正面臨複雜的金融風險,需要精密的監管,包括如何處理數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帳外債務,以及如何消化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積累的房地產市場不良貸款,而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失去擁有國際經驗和技術知識的銀行家和監管者。
幾位經濟學家表示,過去,中國監管機構經常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包括那些為外資銀行工作的經濟學家。他們的建議並不總是被採納,但會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說,這種雙向溝通已經變得罕見。
王國臣表示,習近平太低估金融對於產業創新的功用,所以整個中國大陸的新創產業也在明顯萎縮,對高科技發展當然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
「未來中國金融業可能變得很簡單,就像滿清時代的山西喬家大院,就是個買賣而已,你不需要錢就存在我這邊,你需要錢我借你錢。他認為銀行就是借貸而已,不會有金融創新。」
1958年至1960年,瘋狂的「大躍進」運動直接導致全國性大饑荒,餓死4500萬人。圖為全民大煉鋼,煉出的鋼鐵只能是廢鋼爛鐵。(Jacquet-Francillon/AFP)
黃大衛認為,未來中國的金融行業,可能出現以下的幾種情況。
第一,越來越體制化、紅色化,強調政治忠誠,用黨的利益代替國家跟民族利益。劣幣驅逐良幣,低效低能力的人代替高能力的人。具有國際化經驗和專業的技術人才,會遠離管理層、遠離中國。
第二,整個金融創新與金融開放將嚴格受到限制,就像中國互聯網一樣。由於擔心風險跟資本外流,金融政策變得更加封閉保守。
第三,與國際金融市場進一步的脫鉤,北京一直推行所謂的去美元化跟人民幣國際化,最終結果反而是讓人民幣跟中國經濟隔離於世界市場。
第四,風險的規避變得非常困難,引發新的金融危機。
黃大衛表示,總而言之,最終結果會導致真正有文化、真正懂經濟的人就離開管理崗位,金融創新幾乎停滯不前。與毛澤東除四害、文革、大躍進相似,它最終會走向失敗。不單只會障礙金融創新、金融發展,進一步令整個經濟難以增長,甚至是退步。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