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吴小姐身体健康,但最近发现左手会不自觉抖动,说话也出现口齿不清情况,到住家附近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后接到晴天霹雳的噩耗,怀疑是恶性脑瘤。吴小姐得知后相当慌张,在因缘际会之下到仁爱长庚合作联盟院(大里仁爱医院)脑神经外科求诊,医师为吴小姐进行详细问诊和理学检查,并向吴小姐仔细说明与讨论后,决定接受清醒开颅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左手肌力及语言功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加护病房观察一天后便转至普通病房。
清醒开颅应用多年 胶质瘤、癫痫与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都适用
魏国珍医师表示,虽然后续病理报告显示是高恶性度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但是在术中有完整切除肿瘤,以及术后进行适当化疗与放射性治疗,可大幅改善病人预后及延长存活时间。
魏国珍医师指出,胶质瘤由于其生长特性,和正常脑组织是没有边界的,因此是学界讨论清醒开颅手术最广泛的适应症。只要脑瘤侵犯到功能区,手术中担心或可能会影响其功能,就可考虑清醒开颅手术。另外,癫痫手术、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等非肿瘤病灶,若是术前规划或病灶侵犯功能区,也是清醒开颅手术的适应症。
跨团队合作手术 以利维持正常神经功能
清醒开颅手术是一项应用多年的脑部手术方式,与一般全程麻醉手术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手术进行到肿瘤切除阶段时病人会被唤醒,并在这一段清醒与无痛觉时间内接受同步神经功能检测,包括语言、手脚运动,甚至认知与记忆等功能,搭配手术前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定位出病人重要的大脑功能区域,再加上团队中还有麻醉医师、复健医师、语言治疗师和神经心理学专家参与,让外科医师能在保留正常神经功能的前提之下切除病灶。
清醒开颅助医师确认病人认知功能 团队合作保障病人需求
魏国珍医师强调,清醒开颅手术能让医师知道正在拨动的神经束是否有关键重要的认知功能,进而达到保障病人功能、病灶最大化切除的理想目标。因为在清醒状态下能够监测更多的神经功能,所以有神经内科与复健科医师的加入,甚至团队能够客制化设计术中监测的题目,真正满足医病双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