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8月27日訊】這幾天的國際新聞主角,不是別人,就是川普和普京!一邊,美俄嘴上劍拔弩張,背地裡卻悄悄談起能源合作;另一邊,烏克蘭猛攻俄羅斯煉油廠,想在談判桌上多抓籌碼。川普更是一口氣宣布,美歐、美日、美韓三大貿易協議全搞定!這些協議背後到底有什麼玄機?這場大國角力,最後誰能笑到最後?
美俄官員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之際討論能源協議
俄烏戰爭讓美俄關係墜入冷戰後的最低谷,美俄雙方都是能源大國,在北極的油氣資源開發方面一直都有互相合作的需求。俄烏戰爭引發美國不得不祭出的制裁措施,讓美俄企業都遭受重大損失。
在美俄官員就烏克蘭和平展開談判之際,雙方在經濟領域重建合作關係的討論同時也在私下裡悄悄展開。
2025年8月26日路透社獨家報導說,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特使威特科夫訪問莫斯科期間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及普京的投資特使德米特里耶夫,雙方探討了一些能源合作項目。隨後在8月15日的阿拉斯加峰會上,美俄雙方就這方面的議題也進行了簡短討論。
據多位不同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美俄官員討論的能源合作包括了讓埃克森美孚公司重新參與俄羅斯薩哈林島1號油氣項目的可能性;俄羅斯為其液化天然氣(LNG)項目購買美國設備的可能性;以及美國從俄羅斯購買核動力破冰船的意向。
由於消息人士沒有獲得授權去公開這些談判,因此,所有消息人士均不願透露姓名。
埃克森美孚是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跨國能源巨頭,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該公司於2022年關閉了其俄羅斯業務,並承擔了46億美元的減值損失。當年,俄羅斯當局沒收了該公司在俄遠東地區薩哈林島1號油氣項目中30%的運營股份。
在美俄阿拉斯加峰會的當天,8月15日,普京曾經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包括埃克森美孚在內的外國投資者重新獲得薩哈林島1號油氣項目的股份。但前提是,這些外國股東們必須採取行動促使西方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美國自2022年開始對與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相關的公司和船隻實施了多輪制裁,由於莫斯科難以找到買家,該項目實際上已被凍結。該項目的多數股權由俄羅斯諾瓦泰克天然氣公司持有,該公司去年開始與華盛頓的遊說團體合作,試圖重建美俄合作關係並解除制裁。
另據路透社7月份的報導,受國際制裁影響,俄羅斯上半年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同比下降4.4%,至1520萬噸。今年1至6月,俄羅斯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同比下降13%,至790萬噸。
美國總統川普此前表示,他希望歐盟購買更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川普最近威脅說,除非俄烏和平談判取得進展,否則將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並對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印度等國家徵收高額關稅。
增加談判籌碼 烏加大襲擊俄能源設施
烏克蘭戰爭已演變成一場消耗戰,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使用無人機和導彈對彼此的後方進行打擊,以破壞對方的經濟。
路透社8月25號日的報導說,烏克蘭最近幾天襲擊了10家俄羅斯煉油廠,導致俄羅斯約17%的煉油產能中斷,部分地區出現汽油短缺。分析人士稱,基輔此舉旨在提高可能進行的和平談判的籌碼。
8月24日是烏克蘭的獨立日,這一天烏軍無人機襲擊俄羅斯重要的基礎設施,包括位於俄烏邊境60公里的庫爾斯克核電站,以及聖彼得堡附近的一個能源輸出港口,位於波羅的海的這個港口屬於俄羅斯諾瓦泰克天然氣公司所有。
俄羅斯四分之一的預算收入依賴於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俄羅斯今年的國防開支增長了25%,達到冷戰以來的最高水平,能源出口是其戰爭開支的重要支撐。
消息人士8月26日告訴路透社,由於烏克蘭無人機的襲擊擾亂了俄羅斯煉油廠的運營,俄羅斯不得不加大原油出口量,已將其8月份西部港口的原油「日出口量」上調了20萬桶。知情人士表示,由於持續的襲擊和不斷變化的維修計劃,出口計劃仍不確定,因此還可能會再度出現生產延誤和產量調整。
在過去一個月裡,烏克蘭襲擊了盧克石油公司的伏爾加格勒工廠、俄羅斯石油公司的梁贊工廠,以及其它公司位於羅斯托夫、薩馬拉、薩拉托夫等地區的許多工廠。
美國的經濟制裁,加上烏克蘭不斷發起的有效襲擊,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和國內煉油產能都造成重大影響,作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其國內汽油價格已經出現飛漲趨勢。
8月19日,聖彼得堡交易所的兩種基準燃油,A-92燃油與A-95燃油的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以上兩種基準燃油分別上漲了約40%和50%。
普京立場鬆動 俄烏談判再現曙光
近期,隨著烏克蘭加大對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力度,普京在俄烏談判中的立場是否出現鬆動,成為關注焦點。
8月22日,普京在訪問一家核研究中心時肯定了川普政府在恢復美俄關係方面的價值。普京說,「隨著川普總統的到來,我認為隧道盡頭的曙光終於出現了。現在,我們在阿拉斯加進行了一次非常好、有意義且坦誠的會晤。」
8月24日,美國副總統J.D. 萬斯表示,俄羅斯在與川普總統的會談中做出了「重大讓步」,以期和平解決與烏克蘭長達三年半的戰爭。
萬斯當天在接受NBC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在這場衝突爆發長達三年半以來首次向川普總統做出了重大讓步…..我們正在儘可能多地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進行談判,以找到一個中間地帶來阻止這場殺戮。」
在談到俄羅斯時,萬斯表示:「俄羅斯實際上願意在一些核心要求上保持靈活,他們已經討論了結束戰爭的必要條件。」
萬斯沒有詳細說明俄羅斯的讓步。萬斯表示,川普總統對俄羅斯施加了「激進的經濟制衡」,包括對印度徵收二級關稅,「試圖讓俄羅斯更難從其石油經濟中獲利」。
萬斯強調:「這場戰爭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它不符合歐洲或美國的利益……我們將繼續盡一切努力結束這場戰爭……但殺戮能否停止,最終取決於俄羅斯和烏克蘭能否真正找到一些中間地帶。」
8月6日,川普總統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徵收額外的25%關稅,由於此前的美國對印度公布的對等關稅是25%,兩項關稅疊加後,對印度的關稅將增加到50%。
美國國土安全部據此在8月25日發布預告通知,擬自8月27日零時起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
川普宣布 美國同歐盟、日本、韓國的貿易協議已經完成
8月26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同歐盟、日本、韓國的貿易協議已經完成。川普提到的美歐、美日和美韓貿易協議都已經在7月份公布,但此後傳出的跡象顯示,這些協議還留下了一些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
■ 美歐協議方面
美歐協議方面,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27日在英國蘇格蘭共同宣布,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川普當時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稅、歐盟將對美國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以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8月21日,歐盟與美國發表聯合聲明,公布了雙方在7月達成的新貿易協議的具體細節。
除了川普提到的歐盟追加投資及購買美國能源之外,其它的細節還包括:美國將對汽車、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大多數歐盟輸美商品徵收15%的關稅,而稀缺自然資源(如軟木)、飛機及零部件、仿製藥等商品將得到豁免;歐盟承諾取消對美國工業品的關稅,並為美國海產品和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准入。
但是,這份協議沒有觸及歐美在數字監管領域的深刻分歧,此外,歐洲的葡萄酒、烈酒等產品也未被納入協議的降稅清單,法國、意大利等國對此表示十分失望。
歐洲一直強調數字主權,希望對谷歌、亞馬遜、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加強數據隱私保護以及徵收數字服務稅,限制它們在本地市場的壟斷地位。美國則希望儘可能減少監管,保護本國科技企業的全球擴張。
在美歐貿易協議和美國與英國的貿易協議中,都沒有就數字政策方面達成協議。
8月25日晚間,川普總統在「真相社媒」Truth Social平台上發帖再度「炮轟」數字稅,他說,「作為美國總統,我將對抗那些攻擊我們傑出美國科技公司的國家。數字稅、數字服務立法和數字市場監管都是為了傷害或歧視美國技術而設計。」
川普還威脅對那些在科技公司稅收、規則或法律方面「歧視」美國的國家實施關稅和出口管制措施。
英國《金融時報》8月26日報導說,儘管川普總統威脅對那些針對美國科技公司徵稅或制定法律的國家,徵收報復性關稅,但歐盟表示將繼續推進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規則。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保拉·皮尼奧(Paula Pinho)在回應川普週一晚間在其「真相社媒」(Truth Social)平台發出的威脅時表示:「歐盟及其成員國擁有主權,有權監管我們領土上的經濟活動,這符合我們的民主價值觀。」
皮尼奧補充道:「這也是為什麼這些政策不屬於我們與美國貿易協議的一部分。」
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貿易談判的一部分,美國曾敦促歐盟修改其數字法規。華盛頓尤其針對歐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服務法案》(DSA),該法案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更嚴格地監管其平台。但歐盟抵制了美國政府的壓力。
皮尼奧強調,貿易和數字規則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她表示,歐盟將繼續執行框架貿易協定。
皮尼奧表示,歐盟本週計劃提出一項立法,降低美國工業品和部分農產品的進口關稅。而美國也承諾,屆時將把對歐洲汽車徵收的27.5%的關稅降至15%。
■ 美日協議方面
美日協議方面,川普7月22日通過社交媒體宣布美國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原定25%的對等關稅稅率將下調至15%,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並放開大米等農產品市場。
川普說,按照其指示,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這項協議將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不過日媒此前報導稱,美日對日本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解讀存在分歧。日本政府7月25日發布的文件強調,實際利潤分配將「根據各方貢獻度及風險承擔情況而定」。
8月8日,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表示,已和美方確認,15%的關稅「不是疊加徵收」,對於在有口頭協議情況下仍對日本實施了疊加規則一事,美國官員表示了歉意,美方將退還多繳的稅款,還將發布命令降低汽車關稅。
8月25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Solomon Lutnick)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上表示,本週將公布日本對美國5,500億美元投資計劃,5,500億美元可能會用於在美國生產芯片半導體、抗生素或稀土等產品。
■ 美韓協議方面
美韓協議方面, 7月31日韓國總統李在明證實韓美達成貿易協議,韓國承諾了一項對美國3,5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美國則對韓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上限設定為15%,避免了此前25%的高額對等關稅。
但雙方隨後在如何解讀該投資計劃的細節,包括利潤如何分配等方面出現了分歧。
8月25日,川普和李在明在白宮首次會晤。川普在舉行雙邊會談之前表示,李在明此行是為了重新進行美韓貿易協議的談判。川普說,「我不介意與韓國就貿易協議進行重新談判,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得到任何東西……我認為我們已經達成了協議。他們對此有一些異議,但我們堅持己見。」 川普稱7月份的貿易協議條款不變。會後川普強調:「我們堅持了立場。他們將履行已同意的協議。」
在這次峰會上,美韓領袖都對一項造船協議表示認可。川普承諾從韓國購買船舶;李在明也承諾韓國造船業將在美國僱用美國工人,一如川普所希望的那樣。路透社當天的報導說,韓國已同意從整體投資方案中拿出1,500億美元用於與美國造船合作。
川普總統表示,「我們會從韓國購買船隻。我們也會讓他們用我們的人力在美國造船。我們會重新回到造船業。」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