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8月21日訊】今日焦點:川普主導俄烏停戰談判,中共被徹底邊緣化;北戴河會議落幕,李強頻頻亮相,習近平隱身惹疑雲;大陸經濟持續下滑,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
川普主導俄烏停戰談判 中共被徹底邊緣化
首先來關注,美國總統川普因主導烏克蘭和平談判,備受矚目。為了達成和平協議,川普在週一與多國領導人舉辦會談。
會談的規模和規格都非常罕見。烏克蘭、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一眾歐洲領導人飛到華盛頓,與川普聯手推動停戰。
會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他已經和普京通了電話,準備安排普京與澤連斯基的直接對話。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並沒有中共的影子。
要知道,自從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京表面上聲稱「中立」,實際上卻是在不斷地支持俄羅斯。不僅購買大量俄國能源,還向俄國提供軍工設備。為此,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多家企業和銀行實施制裁。
觀察人士認為,無論俄烏最後能否達成和平,中共在這場國際大事件中,已經失去了發言權。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稱,如果這次俄烏可以停戰,中共的算盤就全部落空了。因為中共希望俄烏戰爭持續下去。一方面,中共可以從俄羅斯購買便宜的石油、糧食等原料;另一方面還可以把美國拖在歐洲的戰場上。如果俄烏和平了,美國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共身上。這是中共不願意看到,也不能接受的。
葉耀元的言論並非無的放矢,早在今年7月2日,中共外長王毅在跟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一對一會面時透露,中共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失敗,因為那意味著美國會將「全部注意力轉向北京」。
葉耀元還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共雖然支持俄羅斯,但卻沒有辦法代表俄羅斯去跟歐盟談判。這是因為在最初,很多國家把希望放在中共身上,想讓中共出面斡旋,阻止戰火蔓延。但在過去的三年裡,中共所謂的斡旋沒有一點進展,以致於多數國家對中共不再抱有期望。而這次美國的強勢介入,讓很多國家看到了希望。現在,歐盟國家和美國建立起更為緊密的友好關係。這對中共來說會有很大的壓力。一旦和平協議談出最終成果,中共在歐洲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更重要的是,如果普京接受了美國的調停,重新跟西方國家建立起多方面關係,俄羅斯必然會遠離中共。當然,普京不會公開說中俄關係有變,但是會有一些實質動作,比如俄羅斯賤賣給中國的天然氣、大麥,會重新銷回歐洲。而中國過去依靠俄烏戰爭取得原料的優勢就會失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雙方的猜忌就會不斷增加,裂痕也會越來越大。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副教授鄭欽模在接受採訪時稱,在美俄會談前,川普親自在機場等候普京的專機,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普京先到遠東,向一座紀念美蘇二戰合作的紀念碑獻花,這些小動作都表示普京對會談充滿期待。而這次川普和普京會談主要有兩個議題,一個是俄烏停戰,一個是美俄關係的正常化。需要注意的是,川普和普京顯然對美俄關係正常化更加重視,這讓中共感到不安。從川普和普京的行程來看,他倆有一段私人談話。沒人知道他們到底談了什麼。這也是中共最擔心的。要知道,在「美俄中」的三角關係中,在很大程度上是涉及到中共的。對於中共,普京必須跟川普私下去談,然後達成共識。現在,並不清楚美俄之間談論的具體內容。但如果沒有意外,美國的下一步,就是對付中共。
旅美政論家唐靖遠稱,這次俄烏停戰會談,美國和歐洲作為烏克蘭的相關方參與;但是在俄羅斯這邊,卻只有俄羅斯自己,支持俄羅斯的中共完全出局,等於中共徹底喪失俄烏停戰的話語權。他認為,普京在會談時並沒有考慮到中共的立場。要知道戰爭的相關方,如果不能參與停戰談判,就意味著其利益不會被照顧到。他說,「中共花了這麼多的錢,花了這麼大的精力去支持俄羅斯,最終卻在停戰談判上,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這對它的國際地位,是一種削弱和打擊。」
北戴河會議落幕 李強頻頻亮相 習近平隱身惹疑雲
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中共總理李強頻繁露面,而習近平及其他常委卻始終隱身,引發各方猜測。
根據外交部發布的消息,外交部記者會自8月4日起至8月15日休會,於8月18日恢復正常。對此,外界認為,這段時間就是中共每年祕而不宣的北戴河會議。由於中共高層權鬥越發激烈。因此,此次北戴河會議讓外界極為關注。
8月15日,中共總理李強在北京出席「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開幕式及相關座談會,表示要貫徹所謂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8月18日,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官方通報顯示,李強提及「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
有分析稱,李強的頻繁露面,意味著北戴河會議已經結束。但奇怪的是,截至8月19日,除了李強,習近平以及其他常委都沒有露面。
根據官方的公開信息,習近平上一次公開露面,還是在7月24日,他會見歐洲領導人的時候。之後官方雖然不斷發布他的名字,比如,7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共政治局會議;8月8日,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8月12日,習近平與巴西總統通話;8月15日,習近平簽署大使任免令等。但這些報導只有文字,並無影像信息。
與此同時,中共對習近平的宣傳也沒有停止。比如,8月17日,習近平的《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和第二卷出版;8月18日,《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正式出版發行。除此之外,官方還在不斷宣傳,習近平將於9月3日親自參加大閱兵。
但問題是,報導雖多,但習本人卻不露面。官方這樣的做法,讓外界更加懷疑。
旅居美國的上海企業家胡力任於8月16日,在自媒體節目《真實中國》中爆料,8月15日晚間,上海三名頂級醫療專家被緊急召到北京301醫院,為一位「極為敏感」的病人會診。而這個人,就是習近平。他稱,如此跨省、高規格的醫療動員,說明這絕對不是日常保健,而是足以撼動權力核心的突發事件。
不過,這一消息暫時沒有辦法得到證實。
不過,獨立學者吳祚來8月15日,在個人頻道《漫山慢談》中分析,「兵變已經發生,寂靜的政變正在進行中。」他說,從去年習近平被傳中風後,軍方就基本上接管了軍權。同時接管的還有對北京、中南海的控制權。也就是說,現在中南海的安全、信息、監控等,並不是習近平本人安排的,而是張又俠等重新掌握軍權的人來布控。其實,早在去年三中全會之後就發生了一系列兵變,或者說「準兵變」,就是說兵變已經發生,但是直到現在,還在發酵當中。
吳祚來分析,從目前的跡象來看,並不是某一個單獨的力量掌握了權力,而是幾種力量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他認為,黨內高層已經形成了三股力量,分別是習近平的嫡系、黨內元老以及軍方勢力。目前,這幾股權力達成了一個平衡,也就是誰也不能拿誰怎麼樣。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告訴,因為中共的黑箱操作,讓外界無法確認高層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從目前的跡象來看,並不能確定中南海一定發生了變故;但這也不能說明習近平 地位穩固。不過,從目前傳言滿天飛的狀態來看,與歷朝歷代滅亡前的氛圍相同。幾乎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平靜水面下的暗潮洶湧,覺得這個敗壞的政權,隨時都會崩塌。
大陸經濟持續下滑 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就業市場持續惡化,年輕人找工作越來越難。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在8月19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全國城鎮不包括在校生的16到24歲勞動力的失業率為17.8%,比6月份上升了3.3個百分點,比2024年同期高出0.7個百分點,創下自去年8月份以來的新高點。
另外,不包括在校生的25至29歲勞動力失業率提升至6.9%,比去年同期上升0.4個百分點;不包含在校生的30至59歲勞動力的失業率為3.9%,與去年同期持平。
不過,中共的數據並不透明,充滿假大空。因此,外界認為,大陸的真實情況可能更糟。
其實,早在2023年,中共就曾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當時給出的理由是要「優化統計」。
對此,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曾發文表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視為失業,2023年3月份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應為46.5%。也就是說,幾乎有一半的年輕人沒有工作。
經濟學者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在發文稱,中國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催生了「躺平」「擺爛」「老鼠人」「全職子女」等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逃避職場競爭或依賴家庭支持,導致社會活力下降,這可能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