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爆发疫情后,经济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曾经「免费」的公路正逐渐减少。近期,中国地方政府开始恢复或新建国道收费站。专家指出,北京中央政府通过放宽政策,允许地方政府自行解决财政问题,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加收费用和税收的方式。然而,这一举措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山东省政府近日发布公告,同意在济南黄河大桥设置收费站,收费期限长达25年,具体收费标准和时间将由省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后公布。此前,吉林省和湖北省也先后在国道大桥和一级公路上恢复收费,显示国道恢复收费并非孤例。
国道,作为具有全国性政治和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公路系统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其中东部地区的国道大部分为一级和二级公路,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多为二级及以下公路。
自2009年以来,中国各地逐步取消普通公路的收费,共减少收费公路15.05万公里,撤销收费站2681个。然而,随着疫情封控和经济萎缩,地方财政压力日益增大,「免费」公路的减少成为趋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安徽、甘肃、湖北、吉林、山西、江苏等省份相继发布公告,开通新的国道收费站,全国新增至少10座收费站。对此,网友纷纷表达不满,质疑国道收费的合理性,认为燃油税已经涵盖了养路费。
旅美经济学者黄戴维指出,地方财政主要依赖税收和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行政罚款及公路收费等。然而,恢复国道收费只能暂时缓解地方财政的紧张局面,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未来更多地方可能会参与公路收费,这将增加交通物流成本,影响制造业和民众的出行意愿,同时对外资投资环境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表示,地方政府通过收费来缓解财政压力,但这种方式必然引发民间反对,尤其是那些依赖旅游经济的地区。如果收费过多,将会打击游客数量,使地方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无法真正解决财政问题,反而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旅美时政评论员蓝述则表示,中共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放开了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手脚,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困难时,往往通过增加收费和税收来弥补预算缺口。这种方式尽管可以暂时平衡地方财政,但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
凤凰网9月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自燃油税开征以来,民众通过纳税承担了公路养护成本,因此应该取消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一切公路收费,以确保公平,避免二次收费。文章还指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减少,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重开国道收费站来维持财政平衡。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可能会对经济和民生造成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