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訊】(記者李淨綜合報導)中國一家民營企業在廣西隆林縣投資數百萬元,卻遭遇當地政府部門的反覆無常和推諉扯皮。儘管該企業在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中四次勝訴,但其合法權益至今未能得到保障。此事件不僅凸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更折射出中國營商環境惡化及官場腐化的痼疾。
投資承諾成空 企業深陷泥潭
據河南電視台「大象新聞」5月16日報導,廣西百色海雲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隆林分公司(簡稱「海雲公司」)總經理岑海雲近日講述了公司兩年來的維權困境。
海雲公司於2020年進入隆林市場,投放50台新能源出租車,有效解決了當地「三馬仔」和「摩的」泛濫造成的交通亂象。隨著運營的成功,市場出現運力不足,海雲公司於2020年12月申請新增50台新能源出租車。
2021年5月7日,隆林縣工業交通組會議紀要「原則同意」海雲公司新增車輛,並以通過8月份的考核作為前提。海雲公司順利通過考核,並投入400多萬元購置了50台新車。
然而,當車輛到貨後,隆林縣交通局突然變卦。
雖然隆林縣交通局內部會議認為新增50台出租車「可行,同意投放」,並於2021年11月22日向縣政府提交請示,但縣長黃健生僅作出「上會」批示後,將此事無限期擱置。
2022年3月,隆林縣交通局以「市場飽和」為由拒絕批准,僅僅與之前的「同意」相隔四個月。海雲公司提起行政複議後,縣政府撤銷了交通局的答覆。然而,交通局又以企業「不具備法定條件」為由,再次拒絕批准。
民企四次勝訴無果 遭官場「踢皮球」
面對這種情況,海雲公司先後提起一次行政複議和三次行政訴訟,全部勝訴。儘管如此,隆林縣交通局仍拒絕為企業辦理手續。交通局甚至在最後一次敗訴後,又以「公司不予提交審批材料」為由拒絕批准。
錄音證據顯示,隆林縣交通局內部人員承認:「本身我們局裡站在你們這邊的,我們請示也打了,就是縣裡他們不通過。」交通局局長楊明傑更直言:「我一個縣委政府行政機構而已,領導都不同意了,我不敢給。」
企業負責人岑海雲多次往返於交通局和縣政府之間,卻總是被互相推諉。交通局稱「找縣政府解決」,縣政府則說「這是交通局的事」。岑海雲感嘆:「他們就是這樣,都是打太極的好手,就是不解決問題。」
該事件在網絡上引發強烈關注,不少網友直指問題根源在於地方權力不受制約,多數認為問題出在地方領導層面,可能存在權力尋租現象,直接影響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和營商環境。
有網友評論說:「明顯問題出在縣長身上」,「領導沒收到好處,當然不買帳了」,「這是領導不批,哪怕法院判了也不管用」,「有錢千萬別往那種地方投」。
地方政府「以刑化債」 女企業家討債被抓
海雲公司的遭遇,無疑是中國營商環境惡化的一個縮影,也再次敲響了警鐘:在權力尋租和不作為的中共官場生態下,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新浪財經」此前曾刊登一篇題為「緊急禁止和停止地方以置留民營企業家交錢放人方式補充財政收入」的署名文章,文章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教授,他曾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周天勇教授在文章中透露,最近各級地方財政普遍困難,地方各級黨委向黨政司法各機構都分派了補充地方財政收入的任務。(延伸閱讀:中共地方政府為補財政「綁票勒索」 教授籲禁止)
文章認為,「收支和還債形勢所迫,可以理解。但是讓地方各級紀委去通過置留行過賄、或者有行賄嫌疑、甚至有人捕風捉影舉報的企業家,都進行置留,採取交錢放人的方式,獲得地方財政收入,蔓延開來,肯定會形成再一次國民經濟的災難。」
在此之前,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少數民族女企業家馬藝珈伊,為貴州省六盤水市承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等10個政府項目後,持續討要工程款多年。2023年年末,馬藝珈伊被當地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
在馬藝珈伊被抓前,為她代理債務執行的律師、律師助理等十餘人已被刑事拘留,涉嫌罪名均為「尋釁滋事罪」,此項罪名被稱為「口袋罪」。(延伸閱讀:貴州女企業家討錢被抓 當局否認 媒體人爆內情)
在中共高層多次表態支持民營經濟的背景下,上述馬藝珈伊以及海雲公司的案例無疑是巨大的諷刺。
今年2月,中共黨魁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到,「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並稱「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對此,《聯合早報》引述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的觀點認為,從新華社通稿判斷,民營企業座談會談的還是老調常談問題,對於要如何解決民營經濟面臨的問題,似乎沒有給出明確思路。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此前對表示,中共矛盾的政策非常多,政治挂帥與發展經濟衝突越來越嚴重。中共推出條例發展民營企業,但控制民營經濟的思想沒改變,就出現矛盾現象。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