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訊】(記者沈越採訪報導)中共國家安全部近日連續發布兩則通報,分別涉及「海景房直播洩露軍港動態」與「中學網絡遭境外攻擊」,宣稱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並稱已處置相關人員。然而,兩份通報均未披露具體時間、地點、涉事人員及事件經過,內容模糊籠統,令外界難以評估事件的真實性。
據統計,今年1至7月上旬,中共安全部至少發布10次類似的反間諜或安全警示,引發網民諷刺安全部「越來越像宣傳部」。
7月5日,中共情報部門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通報,一名房地產商戶在「兩個半月內數十次直播中」,曝光多艘軍艦動態。但通報並未交代具體地點、涉事商戶身分、所用平台名稱或洩密內容。
有網民認為,發布這種高度概括的信息,缺乏透明度與公信力,使外界難以判斷事件的嚴重性及官方處置的合理性。
廣西某高校網絡研究員盧志強(化名)7月8日接受採訪時認為,中共官方關閉微信視頻號評論區的做法,顯示當局對信息控制高度敏感,甚至不惜犧牲公眾的討論空間。「中共這種做法不僅阻礙社會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真實反饋,也削弱了公民在信息社會中應有的表達權利。而且,我認為他們有編故事的成分。」
盧志強補充說,近年來,中共安全部門經常發布一些真假難辨的警示通報。「像這次所謂『海景房直播洩露軍港』,聽起來頗為荒誕。如今外國軍用衛星對地拍攝精度已可達一米以內,一名市民從窗戶望出去又能看到什麼?我看到評論區被他們關閉了,其實這是怕網民戳穿其中漏洞,怕被質疑罷了。」
7月7日,中共國家安全部又通過微信視頻號發布視頻稱,發現某境外反華敵對組織利用境外網絡作為跳板,試圖入侵某中學的網絡廣播系統,並篡改播報內容。視頻中一名虛擬警察稱該組織發動了大規模、高頻率、不間斷的攻擊。但官方依然未披露攻擊手法、受害學校名稱、防護效果,事件真實性難以證實,評論區也照例被關閉。
北京獨立網絡評論人計光遠(化名)受訪時說,2023年7月1日《反間諜法》正式實施,當局在民間掀起一輪「全民反間諜」宣傳攻勢,鼓勵舉報境外間諜,並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拘捕外企人員,其真正目的更多是出於政治宣傳。
「2023年之後,(中共當局)抓了不少所謂日本間諜、韓國間諜,導致哪些在中國運作的咨詢企業關閉,目的不過是強化政治宣傳與民間警覺,營造『外國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的氛圍,借此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他說。
計光遠指出,今年以來,中共國安部持續發布「反間諜」「反滲透」相關通報,實質上是在製造普通民眾與西方社會的對立。「例如中國新年期間,官方提醒遊客如遇境外執法機關『拉攏』應拒絕合作,不簽任何文件,甚至呼籲聯繫中共使領館。類似提醒更像是一種對外界的『敵意預設』。」
記者查閱中共國安部微信、微博公眾號紀錄,自1月至7月上旬,已發布至少10次安全警示:1月7日:提醒境外間諜可能偽裝身分在網絡上物色滲透目標;1月16日:稱公職人員、科研機構員工及高校師生是重點「圍獵對象」;1月18日:警示境外間諜通過惡意鏈接、二維碼或偽裝應用植入木馬程序;1月22日:針對中國新年出境遊客發布安全提示;
2月5日:中國新年假期結束後提醒返崗者妥善處理涉密文件;4月25日:稱部分單位遠程運維端口未加防護,導致遭滲透;5月6日:在智能家居普及背景下,提醒設備可能被監聽或遠程操控;5月19日:警告某些自媒體以「反間諜突破」為由炒作信息,背後或為批量帳號運營;7月上旬再發兩則「國家安全預警」。
此外,去年8月至12月,中共安全部也陸續發布通報稱,境外間諜機關通過社交平台、水軍炒作、閒置設備攻擊、眾包竊密等方式對中國構成威脅。
有網民諷刺稱,中共國家安全機關原本是祕密戰線機構,如今卻頻頻出現在公眾輿論場中,儼然變身為「國家安全宣傳部」。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