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于7月30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中除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情势与部署工作外,决定将于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届时中共将研究制定「十五五」(2026-2030)规画,呈现未来5年中共在国家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尤其是政府经济治理领域的规画设计与发展路径。
十四五、十五五及十六五等3个5年计划具延续性,最主要目标是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十四五推出时(2000秋)疫情蔓延全球、国际政治经济蒙上极高的不确定性阴霾。现疫情影响已趋明朗、但美中战略对抗形势不变,川普2.0国际关税战方兴未艾;中共十五五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更值吾人关注。
十五五规画的内容,将是四中全会的「重头戏」,它不仅是主导未来5年中国经济、产业、社会面的政策主轴,中国称之「扮演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与十四五、十六五铺垫中共「2035 远景目标」的基本组成。除了指针设计的目标外,尚可观察中国在改革任务与重大工程的安排与规画,藉由国家在各领域的改革计划、区域性发展与大型工程建设中,可见未来中共在政策内容着力点上的偏重。
若将此次会议与4月的政治局会议通稿内容进行比较,从文字中发现以下差异。一、重要政策文字的调整。2023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两新」政策的主要内容。两新政策虽在政策实行初期带来正面的政策效果,然而却在特定产业中产生过度补贴、无序竞争等泥淖中停滞不前,甚至发生一连串的「政企勾结、产业内卷」等问题,致使政策前景晦暗。此次通稿内容或可分析中共已觉内卷严重,并决定减弱政策力度,遂将相关文字删除不提。
另一方面,中国房地产问题已积病多年,逐年会议中共均对其提出解决对策,但难有成效。相较于4月提出的内容,此次会议相对简略,仅呈现「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二句,主要着重在城市化的发展质量、民生治理、绿色治理等部分。
此外,在宏观政策、防风险等重要经济工作内容也有所更动,并在具体政策做出更新。也针对地方债务有所著墨,表明地方省市的债务问题亦是治理重点。对整治内卷的问题,进一步要求政策内容实施合理化、正常化,避免发生产业目标错误、运动式治理的风险,并透过整合重组等方式达到综合整治之目标。
二、政策投资目标的转向。「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政策走向,揭示中共将从过去的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民」。例如:直接现金式的生育及育儿补贴、全面学前教育的政策补助举措等,显现中共正直接面对改善民生问题而有所应对,从减少人民育儿成本以提振消费,进而促经济发展动能。另外,中共也多次强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及社会救助等层面,结合改善民生与促进消费以实践「惠民生」的发展主轴。诚如6月13日《人民日报》文章所述:「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联系。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基础,促消费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
中共目前面临诸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问题,如何有效落实、如何在政策间进行调适、如何有效达成其国家目标?端看中南海决策者的智慧。笔者亦期待中共能妥善处理问题根本,也应意识到亟需政经结构与政策方向的深化改革。「惠民生促消费」是这阶段社会稳步前行的必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