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大阅兵,真相被烟幕遮蔽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硝烟弥漫,长安街化身为巨大的舞台。中共号称这是「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展演时间仅70分钟,却动员数万官兵与最新式武器,场面极尽铺张。官媒全程直播,强调「展现强国崛起」与「向历史致敬」,试图让国际舆论聚焦于军威与华丽烟火。
然而,阅兵的真正目的,并非纪念和平,而是掩饰真相。当外界看到的是坦克、飞弹、无人机编队划过天际时,却很少有人注意:中共正以阅兵作为政治工具,利用烟火来遮蔽历史的真实。这不是单纯的纪念,而是一场政治表演——一场要将抗战历史「重新编辑」的工程。
对中共而言,这场阅兵承载的不只是军事展示,更是「话语权之战」。历史不是用来回顾,而是用来操弄。烟火灿烂的背后,隐藏的是真相的消失与记忆的窜改。
二、历史叙事被扭曲,抗战主角遭抹除
如果仔细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史料清晰记载:正面战场的主力是中华民国政府与国军。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到台儿庄大捷,乃至于血战长沙,都是国军官兵用鲜血与生命抵挡日军锋芒。据统计,抗战期间国军死亡将士逾300万人,百姓死伤更是不计其数。中共在战争期间多采取游击战,实际参与的战场规模远不及国军。
然而,中共在阅兵中刻意将「抗战胜利」完全收编为「中共领导人民战胜侵略者的伟大成果」。阅兵口号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一词被无限放大,而「中华民国」却完全消失。这种蓄意的历史洗白,已不仅仅是国内政治宣传,而是赤裸裸地篡夺抗战功绩,否认中华民国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的行为,不只是在「纪念」抗战,更是在「偷换」抗战。抗日战争的牺牲者与真实历史,成了中共谎言的祭品。
三、台湾与国际视角:民主对抗权威的要求
台湾社会对这场阅兵的反应,充满质疑与不屑。许多历史学者与民间舆论直言:阅兵不是真正的纪念,而是政治操控的舞台。台湾总统赖清德更指出:「我们不需用枪口纪念和平。」这句话揭穿了阅兵的本质——军事威慑,而非历史反思。
台湾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中共不只是要篡改中国历史,更要进一步抢夺台湾的历史话语权。当中共宣称自己才是「抗战的唯一正统」,实际上正是企图剥夺中华民国的历史正当性,藉此进一步削弱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合法性。
国际上,这场阅兵同样备受批评。许多民主国家领袖选择缺席,因为他们看穿了阅兵不过是「威权表演」。国际媒体将之比拟为纳粹德国的纽伦堡大会,强调这种大规模动员军力的仪式,更多是为了对内洗脑、对外恫吓。对民主世界而言,这样的「历史秀」不仅无助于和平,反而加剧了对中国的警戒。
四、国际盟友的缺席:信任的缺口
在阅兵画面里,习近平与普京、金正恩并肩而立,象征所谓「反西方联盟」。然而,西方领袖的集体缺席,却传递出另一层讯息:民主世界拒绝为中共的历史操弄背书。
这种缺席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外交上的冷淡,更是信任的崩塌。国际社会早已对中共长期「选择性诠释历史」有所警觉。无论是抗战历史的偷换,还是对新疆、香港人权事件的遮掩,都让世界看到中共对「真相」的敌意。
阅兵场上纵然武器耀眼,但在国际秩序的长远角力中,中共的历史操弄只会进一步孤立自己。炫目的飞弹方阵,掩不住信任赤字的黑洞。
五、阅兵背后的政治算盘:内部矛盾的转移
为何中共如此执着于举办阅兵?除了历史操控,另一个原因在于转移内部矛盾。当前中国经济下滑,青年失业率高企,房地产泡沫未解,社会动荡四伏。阅兵的华丽烟火,正是为了分散大众对现实困境的注意力,让人民把目光转向「民族自豪」而非「民生焦虑」。
阅兵成为一种「镇静剂」:暂时压抑不满,凝聚情绪于民族主义。然而,这种手段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历史一再证明,外在的军事炫耀无法取代内在的改革需求。
六、结语:真相压不住,火光终将散
阅兵的烟火或许能一时夺目,但它掩盖不了沉重的历史真相。抗战的真正主角是中华民国的将士与人民,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不会因中共的操弄而消失。
中共试图在阅兵中将自己塑造成「历史唯一主角」,但这种谎言终究无法长久。历史会还原真相,人民会记住牺牲。当烟火散去,留下的不是「胜利的荣光」,而是真相对谎言的控诉。
在这场骗局中,消失的不是记忆,而是中共的正当性。历史可以被遮掩一时,但无法被掩盖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