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权力真的不稳了吗?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和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频频亮相,习近平嫡系将领也传落马?发生了什么事?
外有美国围堵、内有经济不振,习近平的权力不稳了吗?
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减少出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和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代行部份职务,再到习近平在外交、军队提拔的官员落马,过去一年种种现象,经常被认为是习近平遭「削权」的证据。
如今进入8月,时值中共领导人到河北避暑胜地北戴河度假,又传出习近平缺席神秘的北戴河会议,为不透明的中共高层政治增添更多迷雾。
但真是如此吗?事实上,习近平正在让亲信分忧解劳,同时持续紧抓权力。
习近平放权?国际公开行程派人参加
所谓北戴河会议,是指毛泽东时代起,中共领导人在每年7至8月间到距离北京两百多公里、位处滨海的北戴河避暑和办公,期间召开的一些非正式会议。即便胡锦涛2003年就取消中央暑期办公制度,外界依旧认为每年仲夏,北京的政治菁英在此会有重大决策。
去年日本媒体曾报导习近平在北戴河被中共元老责难施压,但研究中国政治的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蔡文轩指出,「基本上元老政治已经完全没有了,」现在的北戴河更像美国总统的戴维营,提供中共领导人、退休干部和专家休养。而且目前的退休干部也已不如毛、邓时代有威望,类似逼宫的状况应不会发生。
北戴河意义不再,但过去一年多,习近平的动向确实有不少的变化。
首先是减少出访,与此同时,李强代替出访的机会增加,去年出访13国,今年也代替习近平赴巴西参加金砖峰会。
其次,习近平不再是「万能主席」。2012年他上任后新设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简称深改委)、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并亲自担任主任,牢牢掌握各领域的决策权。
但进入第三任期后,这些委员会开会明显减少。蔡文轩的研究发现,深改委从两个月一次、变为三个月一次,中央财经委员会更由每季召开、改为不规律召开。
同时出现的变化,还有一些委员会的主任职位改由李强、蔡奇,和丁薛祥3名政治局常委担任。
「二线分工」,分忧不分权
著名的中共菁英政治专家、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寇健文以「二线分工」来分析上述的变化。
中共历史上,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曾退居二线,在掌握实际权力的同时,让其他干部担任名义上的领导人。但寇健文观察,习近平并未退居二线,他的「二线分工」更类似于邓小平当时指派胡耀邦担任总书记、让赵紫阳担任总理。
习近平对两人的安排,也巧妙地隐含权力制衡。主管国务院的李强,负责政府体系;以政治局常委身分兼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蔡奇,则负责中共党务。
「我们可以看到党跟政之间有制衡,」寇健文指出,这避免创造出明显的「党内二号」人物,制衡又竞争的系统,让习的权位难受挑战。
集权变得更制度化
除了二线分工,习近平也将党内规章制度化,进一步强化对决策权的掌控。
今年6月中共政治局会议通过《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规范的就是习近平和李强、蔡奇与丁薛祥领导的各种委员会和领导小组。
官媒《新华社》形容,这些新条例规范这些机构的「职责和运作」,并要它们在有效统领和协调的同时,「做到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蔡文轩指出,习近平当年新设各种委员会,是要直接主导对各种领域的决策权,政治局往往只能事后追认。
军队,也是另一头习近平的权力场。
始于2023年针对火箭军的反贪风暴,至今未停歇,被视为习近平亲信的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已失踪半年,可能继前国防部长的李尚福、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成为第三位落马的军委委员,对习近平军权不稳的揣测不断。
中央军委7月印发的文件表明「全面肃清流毒」,《解放军报》也连发评论,强调「政治忠诚」的重要性。
寇健文分析,何卫东落马若属实,就说明即便是习近平提拔的亲信,一旦涉及搞派系,都可能会被整肃。
10月四中看中共新人事布局
面对这一系列的新变动,下一个观察点,将是10月登场的中共第二十届四中全会。
传统上,四中全会主要聚焦于「党」的建设。而今年会议除了研究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也可能在人事上有新的安排。
反腐风暴让7人编制的中央军委委员少了将近一半,寇健文认为,四中全会是补齐军委委员的可能时机,届时新委员是否与现任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属不同系统,得以让习近平维持军中的权力平衡,是观察重点。
在政治方面,寇健文指出,首先是看李强、蔡奇和丁薛祥这些习近平委以重任的政治局常委,是否有职务调整,以及如何影响「二线分工」的格局。
寇健文分析,2027年习近平仍可能在中共二十一大上,第四度任中共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