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2025 年 7 月 1 日

    違背承諾 中共海關被曝不放行磁鐵等稀土出口

    2025 年 7 月 1 日

    颜丹:被救护车掳走的广西女孩回家了吗?

    2025 年 6 月 30 日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rending
    •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 違背承諾 中共海關被曝不放行磁鐵等稀土出口
    • 颜丹:被救护车掳走的广西女孩回家了吗?
    • 【专访】藏人控中共地狱统治 连呼吸都是一种罪
    • 习近平即将下台? 美前外交官细数可疑迹象 传闻由汪洋接任
    • 史无前例!中国拟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门阅兵 将与习近平、普丁会面
    • 荔枝大爛市 扔掉餵牛 廣東果農欲哭無淚
    • 東航墜機謎團未解 前董事長劉紹勇落馬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禁評傳媒禁評傳媒
    cctvleak
    • 首頁
    • 焦點

      史无前例!中国拟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门阅兵 将与习近平、普丁会面

      2025 年 6 月 30 日

      中国年轻人集体逃离职场?从「全职乖孙」到「假装上班」,这是一场无声的社会溃败!

      2025 年 6 月 26 日

      没钱就收税?中国盯上境外收入,小资群体也被“割韭菜”

      2025 年 6 月 26 日

      习近平首度缺席金砖峰会 引发外界对中共内斗与政局不稳猜测

      2025 年 6 月 25 日

      美军「午夜重锤」重创伊朗核设施 北京跳脚谴责 他1句揭:中共正借伊朗试探美国底线

      2025 年 6 月 23 日
    • 時事

      北京中东梦「被B-2击碎」一带一路恐烂尾?中国石油股暴跌「4000亿美金布局伊朗」将血本无归?

      2025 年 6 月 27 日

      最废盟友?以伊大战原来中国有参与 派两电侦舰「观战」目睭金金人伤重!?

      2025 年 6 月 27 日

      彭博:习近平将首度缺席金砖领袖峰会

      2025 年 6 月 26 日

      美军重锤空袭伊朗 震动中南海 习近平被迫重新评估川普涉台立场

      2025 年 6 月 26 日

      中国行动电源惊传爆炸风险!全球紧急召回236万颗

      2025 年 6 月 25 日
    • 大陸
    • 影音
    • 百家評論
    • 輝煌黨屎
    • 健康

      维尼是你? 英动物园两只棕熊「越狱」偷食7天份蜂蜜

      2025 年 6 月 27 日

      避钙防结石恐伤肾 营养师列5关键:这样补钙更安心

      2025 年 6 月 27 日

      喝绿拿铁排毒变腹泻 医揭5关键地雷:纤维瞬间爆量

      2025 年 6 月 26 日

      地中海饮食6大护脑关键! 研究:推迟大脑退化

      2025 年 6 月 26 日

      夏季小心「霉」运来! 医教3招远离有害过敏原

      2025 年 6 月 25 日
    禁評傳媒禁評傳媒
    Home»健康»灌腸促排便致身心失調 專家:腸道菌相異常引起
    健康

    灌腸促排便致身心失調 專家:腸道菌相異常引起

    2024 年 5 月 9 日Updated:2024 年 5 月 9 日尚無留言
    Facebook Twitter Email
    Share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編者按:繼先前文章談到「大腦與腸道熱線不斷,協力調節身心機能」,引領全球腸腦菌軸研究的艾莫隆.邁爾醫師(Emeran Mayer)在書中提到,腸道與大腦的對話中,腸道菌用「微生物語」(microbe-speak),一種複雜的生化語言,來廣泛、持續地參與對話。本文舉案例說明「腸道-大腦-腸道菌群」間互動的奧祕。

    達莉亞幼年排便不順,自此定期接受灌腸療法,意外地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阻斷腸腦間的正常溝通,進而引發焦慮、憂鬱和其他身心失調現象。隨著深入研究「腸腦菌軸」,期盼未來新的治療策略能歸正腸腦菌軸線的溝通失誤。

    定期灌腸致腸道菌相異常 引發身心失調

    達莉亞確信,自己會焦慮、憂鬱、疲勞與慢性疼痛,是因為消化道中的有毒殘渣發酵所致。她認為,無法自行排除這些殘渣,對她的整體身心健康有重大影響。許多醫師碰到這麼一個多重症狀且故事詭異的病患,通常會進行結腸鏡檢查,然後開最新的瀉藥給她,再把她轉介給精神科醫師。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醫師的這種策略,很容易就會忽略掉病患症狀中的一些重要生理因素。達莉亞幼兒時期所接受的灌腸,很可能干擾了她人生前幾年腸道菌組成的正常發展,持久改變了腸道菌與神經系統的溝通方式。雖然目前科學尚不足以了解,腸道菌早期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才導致了達莉亞的這些症狀,但她的故事充分顯示,健康的腸道菌叢在正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可能會使患者出現精神症狀,以及終身腸腦溝通失常。

    達莉亞幼年定期接受灌腸療法以幫助排便,意外使得腸道菌相失衡。(Shutterstock)

     

    腸道菌透過微生物語協調腸腦溝通。達莉亞的腸道菌相失衡,致腸腦溝通失常,進而引發種種身心失調現象。(Shutterstock)

     

    我相信,未來會有一些治療策略可扭轉這類腸腦軸線的早期程式錯誤。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以下的整體療法可能會對她有些幫助:藥理與行為處理並行治療她的精神症狀、補充益生菌與富含植物性纖維的飲食來建立腸道菌多樣性、以草本型瀉劑刺激結腸的液體分泌。這樣的處置方式也是肯定了她的痛苦遭遇和獨特故事不是憑空捏造。以達莉亞的情況而言,這療法不僅逐漸了改善她的腸胃道症狀,也減緩了焦慮和憂鬱的症狀。

    清除腸道毒素 灌腸排毒源自古老療法

    多年來,我見過許多病患有著複雜且看似難以解釋的症狀,而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戴著有色眼鏡聆聽他們的故事──無論這些故事聽起來有多詭異,或多不符合當前的科學教義。沒人教醫學院的學生如何診斷這類病患,所以,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腸胃科醫師,也很容易為達莉亞下錯誤的假設,誤認為她是特有的心理異常病例。

    但我懷疑,除了腸道菌叢與腦部溝通的發展受到改變以外,她灌腸的習慣一部分也源自於一個古老且歷久不衰的信念,人們相信累積在結腸中的有毒殘渣會形成各種生理、心理的疾病與病痛,而清潔結腸是排毒的必要療法。這種被稱為「腸腐敗」(intestinal putrefaction)或「自體中毒」(autointoxication)的信念,幾乎跟莎草紙一樣古老,相關治療手法是世界各地古老醫療傳統的一部分。

    ・在紅海對岸的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已知最古老的人類文明成員蘇美人,也用灌腸來驅趕疾病。古巴比倫人和亞述人也是如此,他們的泥板早在西元前六百年就提到灌腸一事。

    ・在印度,印度手術之父蘇許魯塔(Susruta)曾提出具體建議,並在梵文醫學文稿上描述如何使用注射器、導管和直腸鏡。阿育吠陀(Ayurvedic)醫師繼續此傳統:阿育吠陀五個最重要的排毒清潔療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清潔下腸胃道的灌腸。阿育吠陀的醫者也常使用藥草灌腸(niruha basti)的方式來治療各種病痛,包括關節炎、背痛、便祕、腸躁症、神經系統疾病與肥胖。

    ・在東亞地區,中國和韓國的醫師同樣擔心腸道不潔的風險。他們開出灌腸與結腸灌洗的處方。

    ・西方醫學的創始人對於自體中毒如何影響身體有不同的觀點,但他們也同意這絕非好事。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詞」[Hippocratic Oath]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也曾記錄過,利用灌腸來治療發燒和其他身體疾病。而且,一般也認為,「萬病起源於腸道」這句名言就是出自於希波克拉底。

    ・古希臘人也採納埃及人的觀點,認為體內腐敗的食物會引發致病毒素,而且四種體液必須平衡才能維持健康──這種觀念持續了整個中世紀。

    腸道有害微生物破壞宿主健康

    為了讓大家知道微生物有多精明,我要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是我在十五年前左右,於舊金山某精神科醫師座談會上聽到的。研究慢性壓力對大腦不良影響首屈一指的專家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在那裡發表了一場頗具啟發性的演講,內容是關於一種邪惡但聰明的微生物,名為弓形蟲。他在演說中描述了曼努爾.貝爾多(Manuel Berdoy)及其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在二○○○年發表的研究。這項研究顯示,弓形蟲有自己設定好的生存與繁殖工作,並且以一種很狡猾且自我本位的方式來達成。

    弓形蟲只能在一個地方繁殖,那就是受感染的貓腸胃道,但這種寄生蟲實際上可以穿過血腦障壁──其功能為大腦的防火牆,可阻隔並保護大腦不受任何不必要的影響──入侵任何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大腦。一旦貓受到弓形蟲感染,就會在排泄物中排出這種微生物。因此,婦產科醫師會建議懷孕婦女把貓和砂盆放在屋外,並避免在貓可能掩埋糞便的地方從事園藝。

    在弓形蟲的理想世界中,貓會排泄寄生蟲,囓齒動物接著吃下寄生蟲。然後,寄生蟲會在囓齒動物的全身,尤其是在大腦,形成圓形囊腫。貓接著吃下被感染的囓齒動物,被吃下的囊腫就在貓的腸胃道中繁殖,然後貓又在糞便中排出新孵化的寄生蟲,生命的循環就此延續下去。◇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腸道.大腦.腸道菌【新版】: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如果出版社提供>

    推薦閱讀:
    腸道可自製鎮定劑 關鍵在平衡的腸道菌相
    平衡腸道菌保健康 兩大關鍵莫輕忽
    啟動身心健康正循環 從平衡腸道菌相入手

    責任編輯:王曉明

    Post Views: 2,025
    Share. Facebook Twitter Telegram

    Related Posts

    维尼是你? 英动物园两只棕熊「越狱」偷食7天份蜂蜜

    2025 年 6 月 27 日

    避钙防结石恐伤肾 营养师列5关键:这样补钙更安心

    2025 年 6 月 27 日

    喝绿拿铁排毒变腹泻 医揭5关键地雷:纤维瞬间爆量

    2025 年 6 月 26 日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中國真相網
    Top Posts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2025 年 7 月 1 日

    First Look At Joaquin Phoenix in Ridley Scott Movie

    2021 年 1 月 14 日
    7.2

    How to Choose the Best Bike for You, According to Bike Experts

    2021 年 1 月 14 日

    More Brands are Making the ‘Easy Transition’ to Home Decor

    2021 年 1 月 14 日
    Don't Miss
    大陸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2025 年 7 月 1 日

    中國生產了全球約90%的稀土磁…

    違背承諾 中共海關被曝不放行磁鐵等稀土出口

    2025 年 7 月 1 日

    颜丹:被救护车掳走的广西女孩回家了吗?

    2025 年 6 月 30 日

    【专访】藏人控中共地狱统治 连呼吸都是一种罪

    2025 年 6 月 30 日
    Stay In Touch
    • Facebook
    • Twitter
    • Pinterest
    • Instagram
    • YouTube
    • Vimeo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SmartMag about art & design.

    中国數字时代
    About Us
    About Us

    Your source for the lifestyle news. This demo is crafted specifically to exhibit the use of the theme as a lifestyle site. Visit our main page for more demos.

    We're accepting new partnerships right now.

    Email Us: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1-320-0123-451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YouTube WhatsApp
    Our Picks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2025 年 7 月 1 日

    違背承諾 中共海關被曝不放行磁鐵等稀土出口

    2025 年 7 月 1 日

    颜丹:被救护车掳走的广西女孩回家了吗?

    2025 年 6 月 30 日
    Most Popular

    印度最大進口商擬自產磁鐵 擺脫對華依賴

    2025 年 7 月 1 日

    First Look At Joaquin Phoenix in Ridley Scott Movie

    2021 年 1 月 14 日
    7.2

    How to Choose the Best Bike for You, According to Bike Experts

    2021 年 1 月 14 日
    © 2025 禁評傳媒. Designed by 禁評傳媒.

    Type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