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泌尿道感染是「卫生习惯不好」造成,或相信「喝蔓越莓汁能治愈」,其实这些都不正确。美国百万网红妇产科医师「琼斯妈妈」(Mama Doctor Jones)揭露泌尿道感染5大误解,提醒民众,蔓越梅汁仅可能对有些人有预防泌尿道感染,却不能治疗已存在的感染,唯有抗生素才是有效疗法。
「琼斯妈妈」(Mama Doctor Jones)在社群平台有147万订户,而她的影片「破除5个泌尿道感染迷思」有88万人次点阅。
她指出,泌尿道感染(UTI)是女性常见的困扰,许多人一旦出现排尿疼痛、尿急、频尿、有时会出现骨盆疼痛,或发烧,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又中镖了」,正确认识泌尿道感染,及时就医,才是保障泌尿系统健康的关键。
迷思1:不干净才会泌尿道染
不少人觉得「卫生习惯不好」才会导致泌尿道感染,甚至因此感到羞愧。但「琼斯妈妈」强调,清洁频率与是否罹患泌尿道感染无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常见为大肠杆菌)经由尿道进入膀胱。有些人因荷尔蒙、体质而更容易感染,与是否天天洗澡没有关联,也不是性病。
迷思2:泡泡浴害泌尿道感染
泡泡浴常被怀疑是泌尿道感染的祸首,但「琼斯妈妈」澄清,泡泡浴顶多造成外阴部皮肤红痒敏感,不会直接引起泌尿道感染。若是敏感体质者可避免泡泡浴,若没有不适,泡泡浴并不会导致感染。
迷思3:排尿疼痛=泌尿道感染
琼斯妈妈指出,不是所有排尿灼痛都代表泌尿道感染。性传播感染如淋病、衣原体,甚至疱疹,以及阴道炎、间质性膀胱炎等,都可能造成相同症状。若接受治疗后,仍未改善,务必就医检查其他可能性。
迷思4:蔓越莓汁能治泌尿道感染
在美国,蔓越莓汁与市售止痛药常被误信能「治好」泌尿道感染,但琼斯妈妈澄清,蔓越莓汁顶多在部分人身上有预防效果,却不能根治感染;止痛药仅能暂时缓解疼痛,并不能杀死细菌。真正有效的治疗仍是抗生素。若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需接受医师评估。
迷思5:泌尿道感染都是性行为引起
性行为与泌尿道感染确有关联,但并非等于「性行为会导致泌尿道感染」。部分女性在发生性行为时,细菌更容易靠近尿道,而增加感染机率,但并不是人人如此。琼斯妈妈建议,性行为后排尿能降低风险;若反复因性行为后感染,有时需预防性服药。
泌尿道感染非羞耻病 别因迷思延误治疗
琼斯妈妈强调,泌尿道感染不是羞耻的事,也不是卫生习惯差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辨别正确成因,并及时治疗,避免延误,造成肾脏感染。
她也提醒,若不确定病因与症状,应寻求专业医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