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訊】(專題部記者東方皓綜合報導)2023年1月至今,中國高校至少十名外籍專家、教授接連去世,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斐里德‧穆拉德,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日本法學家今井弘道,以及北京大學三名外籍客座教授等人。其中,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訪問教授鄧肯‧奧爾福德年僅59歲,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特聘教授唐劍武年僅52歲。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特聘教授、日本法學家今井弘道染疫去世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特聘教授、日本法學家、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東亞法哲學學會前主席今井弘道因感染COVID-19(中共病毒)於10月15日在日本北海道去世,終年79歲。
今井弘道,1944年10月28日出生於中國上海。1970年3月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部;後進入名古屋大學攻讀法學碩士,畢業後又於京都大學法學院就讀博士課程,並直接由博士生提拔為京都大學法學院講師。此後,今井弘道先後進入新潟大學法律系、北海道大學法律系分別擔任講師、教授,是日本全國排行前七的法哲學研究者。2008年4月退休,成為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
退休後,今井弘道前往中國,在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任特聘教授,直到2019年4月,前後長達11年。2019年6月,今井弘道因腦梗塞住院。此後,他因病後遺症而身體殘疾。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穆拉德去世
阿爾巴尼亞裔美國籍醫生和藥理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斐里德‧穆拉德(Ferid Murad)於2023年9月4日在美國加州門洛帕克的家中去世,終年86歲。
穆拉德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7)、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1998)、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0);主要從事細胞信號研究,因發現一氧化氮能促進心血管擴張,獲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穆拉德在2007年增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官網介紹稱,穆拉德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1999年以來,他訪問中國五十餘次,足跡遍布十幾個省市,曾受時任中共總理朱鎔基和副總理李嵐清等中共高層接見。
穆拉德2000年任深圳科學與技術顧問、2002年任蘇州大學榮譽教授、2002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指導委員會委員、2003年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榮譽教授、2004年任上海徐匯區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2006年任青島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名譽教授。作為顧問,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石家莊和大連等地研究制訂生物科技發展規劃的過程中,穆拉德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意見;並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建立「穆拉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與石家莊市政府合作創建穆拉德科技園等。
北京大學三名外籍客座訪問教授接連病故
小查理斯‧J‧奧格特里(Charles J. Ogletree Jr.),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英文簡稱「STL」)訪問教授,於2023年8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奧登頓去世,終年70歲。奧格特里在STL創院初期教授刑法。
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圖書館顧問館長、信息服務中心副院長,法學教授鄧肯‧奧爾福德(Duncan Alford)於美國時間2023年2月18日去世,年僅59歲。
鄧肯‧奧爾福德曾擔任北卡羅萊納州最高法院總法官伯利‧米切爾(Burley Mitchell)的書記官、哥倫比亞大學諮詢館員、普林斯頓大學法律圖書館員和歐盟專家、喬治敦大學信息主管和副教授,和夏洛特法學院圖書館和信息服務中心創院副院長。鄧肯‧奧爾福德自2012年加入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曾任教法律檢索相關課程,同時,作為資深的圖書館數據與檢索方面的專家,他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支持STL的課程發展及圖書館工作。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國際著名數學家、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周修義於2023年2月18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突然去世。
周修義,1943年7月出生於上海,1952年隨父母移居香港,1956年搬遷到馬來西亞,1958年定居新加坡。他於1964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學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馬里蘭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周修義先後任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動力系統與非線性研究中心主任與數學系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研究生院院長。
1981年周修義第一次來北大訪問。1986年,周修義被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此後周修義赴北大訪問、講學十餘次,並受聘為四川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周修義曾先後邀請北大至少10位老師去美國訪問。
中國高校另有五名外籍教授去世
據不完全盤點,2023年1月至今,中國高校至少還有五名外籍專家、教授去世。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講席教授、明尼蘇達大學榮譽退休教授David A. Yuen(阮維基)因病於2023年8月26日在長沙去世,終年75歲。
阮維基是世界計算地球動力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歷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科羅拉多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地質與地球物理系教授、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AGU fellow)、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講席教授。退休後,阮維基仍受聘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從事科研與教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專家、終身榮譽教授伊莎白‧柯魯克(Isabel Crook)於2023年8月20日在北京病亡。伊莎白,女,加拿大籍,1915年12月15日出生,曾獲中共「友誼勛章」、「十大功勛外教」及「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等榮譽稱號,中共官方訃告稱其為「國際共產主義者」。
河南省人民醫院尤哈國際神經外科中心主任、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神經外科名譽主任、西班牙「拉蒙-卡哈爾健康科學院」名譽院士、神經外科領域的國際權威專家尤哈‧赫內斯涅米(Juha.Hernesniemi)教授,2023年6月25日在芬蘭家中意外跌倒致頭部嚴重外傷去世,終年77歲。
尤哈是國際神經外科界公認的權威之一,被《世界神經外科雜誌》評為過去一百年來全世界最著名的69位神經外科醫師之一。尤哈自2018年7月加入河南省人民醫院,任國際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教授;曾獲河南省「黃河友誼獎」。
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信息論領域國際著名資深學者蔡寧,因病於2023年5月25日在德國去世,終年76歲。
蔡寧主要從事信息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在網絡編碼理論,經典信息論,量子信息論方向有著豐碩的學術成果和國際聲譽;先後在比勒菲爾德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從事研究工作。2006年到201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特聘教授。2016年4月,蔡寧加入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任全職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和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崇明生態研究院原院長、河口海岸濕地生態學家唐劍武,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4日在上海去世,年僅52歲。
唐劍武,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長期從事全球碳循環研究、全球變化生態學和濕地生態學研究,曾任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環境諮詢專家。唐劍武曾參與編寫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環境規劃學》(第2章)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第13章)。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