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訊】(專題部記者寧芯採訪報導)「我覺得很悲涼,碰到疫情,我們正撞到了槍口上面。」安徽餐飲業一位前老闆劉志強(化名)10月1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了他做餐飲業的經歷,因為中共疫情封控,他現在被近千萬元的欠債壓得喘不過氣來。
劉志強今年31歲,他在13歲時因家庭變故而輟學外出打工,2012年他結婚之後與姐夫在浙江寧波開工程車。10年前開工程車拉土一個月都能掙二萬多元(人民幣,下同),雖然最後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讓他離開了這個行業,但是他已經有了一筆積蓄。
2016年他與姐夫回到安徽合肥市,加盟了一家烤肉自助店。當時他對自助餐行業不太了解,由於店的面積太小,「顧客天天排隊坐滿都掙不到錢,沒辦法,大概開了有5、6個月就關門了」。
這次失敗導致他欠債50萬元。他又跑到上海,做外賣、擺地攤、做貨運等工作,又進入貸款中介的行業,逐漸還清欠款。
2018年,他憑藉之前的經驗,再次涉足餐飲業,在老家安慶市桐城市投資85萬元在一商場內開了家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的海鮮自助燒烤店。
「可能運氣來了,生意特別好,不到五個月就回本了,接著投資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四家店。」他說。他在2019年10月份和2019年12月份投資開的最後兩家店,四家店一共投入960萬元。進入2020年,遇到疫情封控,政府不允許營業,一停三個多月。
這三個月停業給他帶來致命的衝擊,房租、人員工資及海鮮等貨品損失等等,讓他直接負債一千多萬元。但他沒有放棄,停了三個月後允許營業了,他四處借錢,恢復正常營業。
「我當時還簽了幾家店,沒開業,交了保證金,我自己還投了一個火鍋店,都是因為疫情原因幹不下去。」劉志強說。
雖然可以營業,但是受疫情影響,沒有人出來吃飯,生意慘淡。「開業一天一個店要虧一萬塊錢。」他說,「我大概堅持了四五個月,實在是堅持不住了,該借的借,該貸的貸,該壓的壓,該抵押的抵押,已經抵到沒有東西可抵、借到沒有人可借的地步。」
他感嘆:「這三年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頭髮都掉了,三年從來沒有一天睡到自然醒或者說睡到五六個小時,就睡一兩個小時。」
之後他的店開始一家一家地關門,到2021年初,他只剩下一家店。
2021年1月7日,因為欠員工工資,他被告上法庭,被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刑,在看守所待了三個月。
在看守所裡,他還想著出去以後還有一個店,可以東山再起。不料在此期間,他妻子沒能保住他的店,在商場方面的百般刁難下,最後還是關門了。
他從看守所出來後半個多月每天坐在河邊喝酒,以酒度日,一醉到天亮。因沒有錢交房租,全家寄宿在朋友的地下車庫裡,他與妻子天天吃泡麵,吃了兩三個月。
他開始跑外賣、擺地攤養家餬口,但是得到的收入對於他每月要還的2萬元債務等於是杯水車薪。2022年他去廣州邊擺地攤邊拍小影片掙錢,不料又碰上廣州疫情嚴重。「那段時間門都不敢出,沒辦法,我又被逼得回到了合肥。」劉志強說。
他回到合肥後朋友找他幫忙管理一家火鍋店,因效益不好,他無法支撐家裡的開支就離開了。幾個月前,又有一位朋友開了一家自助餐店,請他幫忙,但這家店只開了一兩個月,就因資金出現問題而關門。
「我感覺很悲涼。」他說,自己的經歷讓他對涉足餐飲業失去了信心。
他說:「現在只想讓國家把我們這些經營不善的債務給免掉,讓我們重頭再來。碰到疫情,我們正是撞到了槍口上。」
劉志強的經歷或許是中國餐飲業者現狀的一個縮影。
分析:三年疫情封控致經濟環境惡化 餐飲業現倒閉潮
據中國企查查的數據,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開餐飲企業數量達202.2萬家,與2019年全年新開門店數量相當。有分析指,結合本年上半年新開餐飲業門店數量及2022年的門店數量推測,今年餐飲門店總量預計或突破1,000萬家,創歷史新高,但極可能因「供大於求」引發行業洗牌。
劉志強表示,「現在餐飲很難做。因為三年疫情,現在大家都沒有錢了,疫情封控政策放開後,很多人融入了餐飲行業,本來可能是100個人吃10家店,現在就變成了10個人吃100家店,就這種情況。」
旅美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孟軍認為,餐飲業倒閉潮的到來是因為中共疫情三年的嚴厲封控政策和國內經濟環境衰落所致。大量的外資撤離,出口停滯,招商引資無果,導致國內企業倒閉。
他表示,疫情加劇了老百姓生活的艱難,人們減少出外就餐,讓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雪上加霜,像全聚德、東來順、海底撈等這種上市公司餐飲大鱷都虧損嚴重,更不要提那些中小餐飲企業。
「未來中國餐飲業又要向預製菜發展,中共已經制定好指導意見,中共的黑手已全面插入到百姓的吃上面,有些規模的餐飲企業對這要引起重視,因為你已經被中共盯上,列入割韭菜的名單。」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