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中国国家主习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来,中共高层就以将他的治国论述、平时的谈话、书信等,都记录成册,如今市面上累积至少一百五十种以上的「习近平著作」;然而,这种大规模量产的模式,看似受欢迎,但实际上在书店内还是能看到大量滞销书籍。有网友PO出书店画面,只见画面中挂有打折告示,但桌上的书却充满灰尘。
习近平的著作被拍到在书店里堆积如山。(图/翻摄自X平台)
一位名叫「新高地」的网友,在X平台上发文表示,他在中国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总能看到一排排以习近平名义出版的书籍,不仅封面金光,定价不菲,却常常没人买。画面中可见,台面上有堆积如山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习近平著作选读》,还可见促销牌子上写着「低至1折起」,但却没有人买下,有些书甚至都积满灰尘。「新高地」透露这些习近平的国家宝典,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不只是这市场冷遇,更是民众对这种「出版狂潮」无声的抗议。

此外,他分析习近平的出版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2年掌权前和掌权后。首先,早年习近平作为地方官员时,主编或参与出版了约8至10本地方性书籍,这些多为工作总结或地方志,数量有限,远非个人力作。而习近平真正「爆发」是从2012年上任后开始,官方列出了数十本「重要著作」;据了解,习近平这10多年的执政期间已出300册。不仅如此,「新高地」也指出,出版量的暴增,背后的利益结构更是惊人,「假定每位党员强制或『自愿』购买习近平全集,约10–15本为一套,平均定价1000元,总销售量将达1亿套,总收入1000亿元。以中国图书目录标准7%–10%计算,稿费将高达70–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