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訊】(記者欣玲採訪報導)中国經濟斷崖式衰退,社會問題叢生,民怨四起。而中共將監控網絡輿情列為維穩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求各地公安嚴查反政府言論與標語行動。基層街道辦被要求即時上報異常情況,民間抗議則呈現由網絡轉向線下的新趨勢。
四中全會後,中國多地出現反共和反習標語的現象持續蔓延。據知情人士透露,針對上述情況,中共中央內部明確要求各地「把輿情監控作為穩控重中之重」,並要求地方公安嚴厲防範「反動標語與不當言論」。他說,近期出現的反習標語反映民間情緒積壓已久,「反抗者增多,行動可能升級,這些標語顯示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
河南、重慶等地多位受訪者告訴記者,最近反對政府的標語明顯增多:「網上不讓說,就在網下貼標語、塗鴉等,有的寫反對獨裁,有的直接寫領導人名字洩憤。其實這是另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在線下表達影響更大。」
北京朝陽區一名街道辦人員受訪時證實,四中全會結束後確實收到上級通知,要求「加強輿情觀察」,特別強調「發現反動標語立即報告」。他說:「這項工作被列為街道日常巡查的重要內容,派出所與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在微信群匯報是否有異常跡象。主要查反動標語,有的貼在單元樓郵箱上,有的貼在樓梯間。」
去年以來,在北京、鄭州、成都等地,社交媒體流出多張照片顯示牆面被貼滿小型標語紙條。多數內容簡短,帶有政治口號或訴求。部分圖片隨即遭刪除,但仍被海外用戶轉發。這些標語行動雖屬零星,但頻率顯示「抵抗情緒未降溫」。
瀋陽受訪者田女士說,街頭流浪者與露宿者明顯增加,「失業的人太多,有的房子斷供,無家可歸,只能睡在公園或垃圾站附近。這些人也在貼標語,想表達憤怒。」
她說,在現實環境中張貼標語成為一種「無聲抗議」,「網上說不了話,就在線下說」。
近期,有抗議者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灈陽派出所門口的路牌上貼出寫有「消滅共產黨」等標語,以表達憤怒。
河南安陽一位網民表示,近來身邊談論生活困難的人越來越多,「網絡上不讓發,他們就在線下發,有人喊口號,有人貼標語」。網絡審查讓普通人失去表達的途徑,貼標語讓當局無法審核,而且影響更直接。
記者採訪在北京的多名受訪者,他們披露,貼標語者多來自失業工人、房貸斷供者與退伍軍人群體。由於經濟困境、地方欠薪與房市低迷,使得不少人情緒極端化。
根據海外機構自由之家下屬的異言網統計,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共記錄抗議事件1392起,較去年同期增長45%,為連續第六個季度上升。其中有相當比例屬於「個體化政治表達」,包括張貼標語、懸掛橫幅與噴漆文字。
今年上半年,在山東濟南、廣東佛山等地,也出現了標語或大字報事件。廣東一網民說:「標語內容我不說,你也清楚。部分照片顯示張貼地點為派出所、公交站或廁所門背上,多數人是在上廁所時寫的。」
對於上述現象,北京學者劉某分析,當局強化輿情監控與民間貼標語現象是「互為鏡像」的結果。他說:「經濟壓力、房貸問題、失業潮讓人們不再相信官方宣傳,監控越嚴,反抗越多。」
劉先生認為,中共現行的維穩模式主要依靠技術監控與行政壓力,但忽視了經濟與社會矛盾的根源。
另一位受訪高校教師程常指出,現實中可見的反抗標語只是冰山一角,「許多基層民眾無法上網發聲,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不滿」。他認為這種行為反映出政治語言的崩潰。
程常表示,經濟壓力是引發民間不滿的重要因素。2025年以來,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跌,房貸斷供案例增加。房產價值下滑、收入下降,造成家庭財務危機,也削弱了民眾對未來的信任。一些人將這種失衡情緒轉化為象徵性行動,用標語方式挑戰權力象徵。
有知情人士說,中共公安系統內部近期多次召開「輿情穩控會議」,要求基層「提前發現苗頭」。他透露:「現在不是防止網絡傳言,而是防止街頭標語。上面明確說,標語是線下政治風險信號。」
目前,中共對外仍維持「社會總體穩定」的官方表述,但在地方層面,輿情壓力與民生困境正在同時上升。失業、斷供與貧困擴散,使「反政府言論」從網上延伸到現實場景。這種從虛擬到實體的轉移,正成為觀察中國社會張力的新指標。
責任編輯:林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