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訊】(記者林燕編譯報導)週五(10月10日),歐盟國際夥伴關係事務專員表示,歐盟計劃將用3000億歐元的對外援助項目更積極地與中俄爭奪全球影響力。他透露,一位中亞國家元首表示,更喜歡歐盟而不是北京,因為歐盟「可預測」且「穩定」。
歐盟在2021年提出一項名為「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戰略,被外界認為旨在抗衡中共「一帶一路」倡議。「全球門戶」項目迄今已從私人和公共渠道籌集了總計3060億歐元的援助,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歐盟自身的預算。
在第二屆「全球門戶論壇」召開之際,歐盟國際夥伴關係事務專員約瑟夫‧西凱拉(Jozef Sikela)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透露,歐盟在2023年為全球提供了42%的海外發展援助。
他表示,「全球門戶」計劃將從傳統的發展援助項目轉變為「投資方案」,提供培訓與教育,以及共同資助當地的工業及基礎設施項目,為欠發達國家創造商業機會與就業崗位。
歐盟批評中共外援是陷阱和掠奪
西凱拉批評俄羅斯的對外援助是「為獨裁者提供賄賂、武器、宣傳,甚至安保」,而中共對第三國的所謂貸款是一種「陷阱」,「是為了進一步掠奪這些(受援)國家」。
肯尼亞等非洲國家因為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背負了數十億美元的中方貸款,目前不得不重新尋求談判。
西凱拉表示,深受其害的東道國正在轉向歐盟。
歐盟的援助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從巴爾幹地區的電力互聯工程到加勒比地區的海藻養殖項目,且這些項目能為歐盟帶來收益。歐盟已將安哥拉、納米比亞等資源豐富的國家列為重點合作對象,這些國家擁有歐盟綠色轉型所需的關鍵礦產。例如,歐盟已在納米比亞資助了一座零排放鐵礦石生產廠。
西凱拉駁斥了「新殖民主義」的擔憂。他表示,與北京不同,歐盟致力於讓項目產生的價值儘可能留在受援國境內。例如,在受援國建設加工關鍵礦產的工廠,而非將礦產運往歐洲。
他補充說,「我們使用的是歐洲納稅人的錢。因此,經濟安全、原材料獲取渠道,以及為我們和合作夥伴之間增強韌性,對這一議程至關重要。」
歐盟準備增加對外援助的注資
歐盟委員會今年7月提議,增加歐盟對外援助項目的注資,出資額增加一倍至2000億歐元,作為歐盟自2028年起下一個多年期預算的一部分。本週,包括15位國家元首在內的約50個政府官員前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討論相關項目和該計劃的發展方向。
西凱拉還提到,該項目的另一核心目標是解決非正常移民的根本問題。
「如果能為這些國家的民眾提供可持續的未來,讓他們的孩子能上幼兒園、讓他們能找到工作、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就不會讓家人冒著生命危險踏上那些危險的遷徙之路。」這位歐盟官員說。
除「全球門戶」項目外,歐盟還與埃及、突尼斯簽署了多項協議,以鼓勵這些國家阻止民眾從其海岸非法前往歐洲。
西凱拉表示,協助歐盟應對非法移民的國家,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歐盟資金支持。
中亞元首:更喜歡歐盟 而非北京
這位歐盟援助負責人承認,申請「全球門戶」基金的手續繁瑣,但他補充說,歐盟「可能不是最快的大陸,但我們信守承諾」。
他還補充說,一位中亞國家元首告訴他,他們更喜歡歐盟而不是北京,因為歐盟「可預測」且「穩定」。
西凱拉標榜說,歐盟是「生活方式超級大國」(lifestyle superpower)。
「很明顯,幾十年來,歐洲一直是發展議程的最大出資者。」他說,同時表示不希望在美國縮小對外援助力度之後,歐盟成為最後一個承擔全球對外援助的經濟體。
責任編輯:林妍#